《电脑在中国》                 ● 袁梦德                  序   没有什么比电脑给人类带来的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更伟大。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依然让人吃惊。数年前还被我们中国人视为顶 尖的奢侈品的个人电脑,如今在国内大街小巷的电器商店里都能买着。且价格 齐刷刷地往下掉。   资料表明:在个人电脑生产水准方面,中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相差时间越 来越短。而中国大陆目前累计拥有进口、组装、国产个人电脑约为80万部, 目前的年销售量超过10万部。   专家们告诫说,这仅是粗略的统计,整个九十年代,电脑的销售浪潮将越 来越迅猛地扑向中国人的家门。   90年代,个人电脑将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吗?                 (一)   多产作家灯下笔耕写烂了手指,写肿了脸,直到看见稿纸想呕吐。于是, 作家们义无反顾成为中国最早在“家里”用电脑写作的人群。买机之热,从初 出茅庐者到文坛赫赫有名的耄耋老将,概莫能外   “我在干吗?我在打电脑呢。有篇小说人家催了几次。”   打电话给一位作家朋友,话筒里传来挺认真的声音。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一段时间来,“打电脑”这个词常挂在作家们的嘴边 。而这一行,过去的行话好听的叫“笔耕”,不好听的叫“爬格子”。   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作者之一的北京作家赵大年,曾以不堪回首的语 调向《北京日报》的读者述说“爬格子”的辛酸:“李晓明写《渴望》整七个 月,170万字,手指头疼得没法握笔,脸都写肿了,看见稿纸就想呕吐。”   据说,邓友梅是使用电脑“开风气之先”的人。但赵大年、李晓明和《皇 城根儿》的另一位作者陈建功随后也都拥有了个人电脑。   电脑的文字处理功能,使作家们大为惊讶:按按键盘,汉字就出现在屏幕 上,至于繁琐的编辑改动过程,现在只要进行一番“块操作”就行了,整段的 文字像捏面团那样被你移来移去。最解恨的,是那曾让人伤透脑筋的誊写,如 今在电脑上接个打印机,就能“滋滋”地给你打出最优美的印刷体文字来。   赵大年乐不可支当众“坦白”自己“打电脑”的“若干体会”:   “我辈进行写作,说好听点是创作,重点在想而不在写。我的体会是1小 时打500字(包括在屏幕上进行修改)就足够了,再快也没有用。粗算一下 吧,您平均每天打电脑4小时,得到2000字的成品,一年可就是70万字 呀,这样高产的作家国内并不多见。”   当过文化部长的作家王蒙,在创作长篇小说《恋爱季节》时,手书了十余 万字,改用电脑写作,结果顺利得多地写完了另外一大半。   据说上海作家戴厚英、叶永烈等许多人也都买了电脑。年轻一些的陈村还 俏皮地总结了使用电脑的4大好处:   ——不再害怕自己潦草的字被人笑话;   ——稿子不再怕遗失;   ——脊椎毛病不再重犯;   ——电脑常会设置难题,让我对写作更入迷……   于是,既有吃螃蟹者在先,“换笔”成为中国作家新追求。国内几大电脑 公司慧眼识珠,加以推波助澜——现场观摩演示加上带教带学,“五笔字型” 、“自然码”等汉字输入法百花齐放,一时间上百人的“作家换笔”大会拉了 起来,“一不小心”就造出了中国这个目前使用个人电脑的最大群落——作家 。郑万隆提出的一个显然乐观的估计说,全国已经有60%到70%的专业作 家入了“关”。   “换笔”风甚至吹动了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杨沫。   “现在的我和人们,已生活在笔墨充盈的时代然而,却在这几天,我又听 说,许多作家已鸟枪换炮——写作使用电脑,不用笔了!人家告诉我,张洁、 谌容早就用了电脑;王蒙、邓友梅用了电脑;年轻一点的作家大年、建功就不 用说了。更让我震动的消息是,连年高的徐迟、马识途先生也用了电脑!”   杨沫终于抵不住“电脑的震动”,去年年末在《北京晚报》上撰文说:“ 接踵儿来的,是越来越让我动心的消息了,巴掌大的两张软盘,就可以储存全 部《青春之歌》。老外要翻译?行,软盘插入电脑,几个键一击,就传了过去 ,用不着一厚沓稿纸飘洋过海了……”   “啊!这些话,无论怎样竖起耳朵听,对我来说,也一如天书般难以明晓 ,我距电脑多遥远!我只明白,电脑真妙!听说北京市文联要和电脑企业家们 合开一个作家使用电脑的交流会,说是届时要手把手教给作家使用呢!”   “不知我这把年纪能不能学会?”杨沫认真地问道。                 (二)   作家们精神可贵,但他们非常满足地使用着的仅仅是个人电脑的一小部分 功能。今天的个人电脑是个复杂的奇异脑袋。它为人们展开的世界,远比作家 们在汉字文字编辑领域所能享用的要宽广得多   中国的作家群虽然在采纳电脑上表现了足够英勇和超前的先锋意识,但实 际上,他们中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津津乐道使用的,还仅仅是个人电脑所有功 能中的一个小部分——文字处理功能。   今天的个人电脑,实在是个复杂的、近乎万能的奇异“脑袋”。   所谓个人电脑,实际上指的就是微型计算机。也也人取用英文“个人”、 “电脑”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称它为PC机。这种微机的硬件主要由3个部 分组成:显示屏、主机和键盘。显示屏有单显、彩显,当然是越大越好,如需 流动使用,则越轻便越好。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它的质量和档次决定计 算机的级别。键盘有类似英文打字机的26个字母键,另有许多功能键,使用 者就是通过键盘输入命令,让计算机执行。   1980年,美国一家权威的中央处理器生产公司英特尔公司,最先推出 一种称作8086的中央处理器,之后推出的更新一代产品就被称作8028 6、80386、80486。以这些处理器作为大脑的微机,相应被称作2 86机、386机、486机。目前,更先进、更让人不可思议的第五代电脑 也已问世[【黄鱼注】装有英特尔公司的最新处理器“奔腾”(pentiu m)的PC机已投放市场]。而今天国内市场上销售最多的,主要是286和 386中档机,其中又以286机最普及。   很多人都知道,40多年前当计算机刚刚出生时,它是一个需要占据几间 大房子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运算速度,不过是每秒几千次。现在的微机,不仅 可以放在办公桌上,还可以做成笔记本大小。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稍后发展的微机在速度上越来越快,可 容纳的信息越来越多。比如,486微机的信息量就是286微机的几百倍。 换算之,一台486微机,其容量等于可装进6400本10万字的书!   电脑,事实上已是现代化的同名词。专家们一再警告我们:它已经和正在 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   在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人们已经可以在个人电脑上阅读报纸、传看信件 ,[【黄鱼加】可以用中文在ACT侃大山]可以用它举行有声有像的电话会 议,可以不去学校,不去超级市场,就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所有这一切,只 需将电脑与四通八达的公众电话网络相连接。   在英国,人们用它帮助修复遭到大火破坏的温莎城堡中的皇家国宴厅。过 去用配有有高精度镜头的特制照相机拍摄的大量照片,使这种努力成为可能。 技术人员用电脑来处理这些照片,使修复工作借此可以极其准确地再现旧日面 貌。而几年前,人们还曾用利用这种技术,来帮助修复埃及和全世界共同的文 化遗产——狮身人面像。   其实,尽管我国在电脑应用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 观察一下,也能时时感觉到电脑除了文字处理外,越来越多地在争夺着、替代 着我们过去常常靠人力完成的另外一些传统工作。   我曾采访过全国人大和几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电脑已 经登堂入室,电脑在会议上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全国人大的代表签到统计, 就是利用电脑完成的。代表进会场将证件插入签到机顶端的开口缝,电脑便可 显示代表号码的条形码光带,代表的编号、姓名等资料已贮存在内。光电扫描 将其拾取,输入电脑,瞬间便完成了解码、检索和签到的程序。   而选举也体现了由繁到简的过程。特殊印刷的选票上有各种标记,如△和 ×,前者表示弃权,后者表示反对。用专用的黑笔涂黑各种标记,就表达了代 表的意志。选票投入电子投票箱时,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的光电束将其记录 ,然后传回主机,经过计算,瞬间便可以显示投票人数和有效选票。从投票到 公布得票数,整个过程,也就是十几分钟。   在上海市的人代会上,连续几年都能见到由几台微机组成的电脑咨询服务 系统,供给代表使用。这套系统中,总计有大约2000万个汉字的信息资料 。它分别可向代表提供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案例、地方法规、法 律问题、代表议案、代表书面意见等咨询服务。   至于引入的电脑印刷系统,更是得心应手。除了千份以上的大会文件,一 般的文件、提案、报告,可以不出会场就地印刷。急件甚至可以保证在一、两 个小时中交货。 ◇原载《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