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法罗人》
                      
                              CSS in  Buffalo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中国学生学者主办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SUNY at Buffalo,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第二期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出版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日创刊
  
@@@@@@@@@@@@@@@@@@@@@@@@@@@@@@@@@@@@@

                       本期导读


     《布法罗人》第二次和大家见面了,问各位好。

    身居海外,我们忘不了自己是中国人。我们身上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许许多
多,诸如人种特征,语言文字,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时时刻刻让我们永
记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古国。不错,白天我们浑身上下都浸泡在现代西方文化的
氛围里。然而到了晚上,睡梦却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拉回属于自己的古老家园。在
那深不可测的潜意识深处,什么是我们一切价值体系的源头呢?由耳先生说,最主
要的是儒家思想。在本期的[学术讲坛]里,我们请他就什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谈谈他的观点,欢迎争鸣。

    前不久,英国、美国等地播放了一部以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为主题的电视片。一
时间,中外人士广为议论。究竟“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毛泽东”?杜正东先生在本期
[世事聊斋]中谈了他的看法。欢迎讨论。

    在海外学生学者中,爱国、人权、民运等似乎是一个永远回避不了的话题。每
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十年前,巴金先生曾谈过他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更早的
前辈,如鲁迅、胡适时代的思想家们,也曾讨论过摩登国家所需的摩登国民素质。
新河先生通过对捷克“七七宪章”的介绍,再一次提到“唤起公民意识”的问题。
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谈了他对民运等有关问题的意见。值得一读。

    在本期的[艺文天地]里,请大家品评秦尤的小说“根雕”。在[留学见闻]
里,老康介绍了他在美的行车体会和与警察、交通法庭打交道的经验。想必大家会
有类似的感受吧。[书案乐园]有一则关于纪晓岚的故事,颇有雅趣。

    好啦!赘语到此打住。请大家打开目录。

●●●●●●●●●●●●●●●●●●●●●●●●●●●●●●●●●●●●
 
                              本期目录
··—·—·—·—·—·—·—·—··—·—·—·—·—·—·—·—··
   1。【学术讲坛】儒家哲学的核心问题
                             --儒家思想浅谈               由耳      
   2。【世事聊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毛泽东?                 杜正东    
                   唤起公民意识
                             --从捷克“七七宪章”运动谈起 新河
   3。【艺文天地】根雕 (小说)                           秦尤
   4。【留学见闻】见官记                                   老康
   5。【书案乐园】纪晓岚佚事一则                           水共 
   6。本刊启事暨征稿说明                                   
   —·—·—·—·—·—·—·—·—·—·—·—·—·—·—·—·—

★★★★★★★★★★★★★★★★★★★★★★★★★★★★★★★★★★★★
【学术讲坛】
         儒 家 哲 学 的 核 心 问 题

           ----儒家思想浅谈

                                *由耳*


    这个题目太大,可也想不出更好的来。思索再三,觉得还是这个题目最合适。
为什么呢?

    第一,由耳十分赞同《布法罗人》发刊词中所阐发的办刊宗旨。我们不远
万里,负籍西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仅仅学习人家的科学和技术是不够的。技
用之学不能强国兴邦于长久。心灵,品德,见识的修养才是一个真正为学之人的根
本。儒家思想及各种其它东、西方哲学都是关于一个人智慧,心性,知识,思维能
力修养的学问,其价值不言而喻。

    第二,出于历史的原因,儒家思想在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中被忘却不少。身为
(其实应为“名为”)中国人,对本国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所知寥寥,常有惭愧在
心。所以,惟其不知,故求知之。

    第三,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于古代灿烂辉煌,于近代衰而
不亡。不亡且又不盛。海内外学术界于本世纪初及最近十几年来两次大谈儒学问题
,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况且,自汉武以来两千年,儒学几乎一直在名义上居正统
地位。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不可回避。

    第四,因由耳看到上述三点,故不揣浅薄,诚心实意,借《布法罗人》一
席之地,首发议论,意在抛砖引玉,得教于专家,助我辈学人了解该思想之核心要
义。

    这就是由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好,下面进入正文。文中有不少由耳自己的观
点,欢迎商榷。

    首先谈谈儒家思想是否为一哲学思想。

    这是一个老问题。总的来说,儒家哲学很难被看作一门最初意义上的“哲学”
(philosophy)。现代汉语里的哲学一词来自日本。明治时期,日本人将ph-
ilosophy译成“哲学”,国人也就跟着用了。philosophy由philo-,-so-
  phy,即“爱”、“智慧”两希腊词头、词根组成。在古希腊,philosophy就
是爱智慧的学问。那个时候,这个“智慧”的含义就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自然界
是如何形成,如何组成的知识。儒家思想执于人如何“修己及人”这一中心问题,
主要谈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人伦关系等,而不是人与物,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基本上不太关心西方哲学所探讨的上述所谓“本体”问题。倒是道家、医家于阴阳
五行有类似于古典希腊本体论的哲学思辨。至于西方哲学由关心本体,而逻辑,唯
理论,而演变为近代的认识论,当代的方法论,则是一条研究“人如何认识自然”
的思想发展轨迹。儒家思想执于“人如何‘修己及人’”这一中心问题,注重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自然界的关系。有意思的是,另外三大文明古国的
埃及,巴比伦,印度则关心人与神,或曰人与超越界的关系。这样一来,东方的,
中、近东的,西方的哲学共同完成了人与他自身以外各种存在关系的研究。所以,
假如将哲学定义为一门研究1)人;2)人所关心的对象;3)以及人与这个对象
之间关系的学问,我们可大致将现在的世间哲学分为三种:1)源于古中国的东方
儒家哲学,关心人与社会;2)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关心人与自然界;3)源
于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以色列的中近东哲学,关心人与超越界。实际上,由于
超越界的问题多归于信仰而难以思辨,中近东哲学因而很难与宗教相分离。毋宁说
它是宗教体系中理性思辨的一部分。

    许多年前还在国内读书时,由耳曾经读到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关
于中国哲学的一段评论。黑夫子竟然说中国没有哲学!“……他们的哲学都是一
些人伦常理”。岂有此理!由耳当时很是愤愤然。其实,那时大概是因为太年轻,
情感用事,并且,以为“哲学”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学问。又没有意识到一个词首先
须有定义,然后才有意义,然后才有范围。实际上,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咱们中国
的哲学自然不是他那个意义上的“哲学”。所以,他说“中国没有哲学”实际上是
在说“中国没有‘我们德国人的’哲学”。那当然了!不过,黑格尔确有严重的自
我中心综合症。那是题外话了。

    话又说回来,这件事告诉由耳,东西方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关心的问题不
同,方法也不一样。各有所重,故而各有所长短。正是西方哲学方法的影响,由耳
后来才学会区分一个词的不同含义,才明白同为“哲学”,内容可有东西方的不同
,才不至于被两百年前的那个伟大而又自我中心的日耳曼人气死过去。同时,由耳
也发现象这样的区分方法在儒家哲学里是没有的。战国时,名家曾有过“合同异,
离坚白”的逻辑讨论。可惜没有传承。到了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天下
就只有一家之言了。别家都居奴婢的地位,或者只是暗中生存。许多富有价值的思
想在不知不觉中夭折了。这是十分可惜的!看来,用行政的方法独尊一家思想总是
不好的。

    话归原题。那么,作为一门讨论人,社会及其间相互关系的儒家哲学究竟在说
些什么呢?《论语》里的一句话也许可以概而言之:“修己以安人”,即对内
修养自身,对外安和他人。很有意思的是,《庄子》里面也有“内圣外王”一
说,而且含义相同。也就是说,修养自身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安和他人的最高
境界是外王。后世儒家常以此作为自身修养的最高要求。《大学》又将如何“
修己安人”的条理说的更分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修己而达内圣;
“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安人而达外王。翻译成白话就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与自
然社会的交往,穷究事物的原理(格物);获得知识(致知);有了知识才不会自
欺(诚意);不自欺才会有端正的心态(正心);在端正的心态基础上,才能达到
真正的身体强健(修身);有了一付强健的身体和端正的心态,才能管好家里的事
(齐家);进而国家的事(治国);假如运气好,还能当个好皇帝(平天下)。显
然,儒家希望人人都接受这样的主张和做法。因为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适用
。这与孟子“人人皆可成尧舜”的号召是一致的。

    这便是儒家的根本主张。那就是“人应当不断进行自身修养,形成完备的人格
和健康的身体,与人和睦相处,进而对国家有所贡献”。这样看来,似乎不难理解
为何中国人总说“学而优则仕”,信奉官本位。因为在一个较高的社会位置上“安
人”(仕)是儒家“修己”(学)的最高目的。这一点从“修己以安人”的“以”
字上可看的一清二楚。那么,究竟应当在哪些方面“修己”呢?孔子曾说“智仁勇
三者,天下达德也”。天下最高尚的品德不外乎智、仁、勇。“修己”到了这三者
皆备,大概就差不多了。什么是“智仁勇”呢?孔子又说:“智者,不惑;仁者,
不忧;勇者,不惧”。用今天的话来说,“智”就是头脑清楚,富有识见;“仁”
就是乐观,对人和自然界的一切都怀有善意;“勇”就是无所畏惧,敢做敢为。在
这三方面都修养到了极致,一个人就有了健全人格了。

    怎样才能“安人”呢?这就涉及到帝王术了。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儒法之争
贯穿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七十年代江青及其御用文人说的并不错。概而言之,
法家主张“法治天下”,而儒家主张“德被天下”。当然,法家这里所说的“法治
”自然不是现代民主意义上“议会民主”产生的法治,而是“朕即是法”,由“寡
人”一人说了算的法治。所以,实际上是“霸”道。尽管这些“法”都得到了制度
化,“寡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约束。(这要比当代中国好得多。)而儒家的以
“德”来感化天下,则认为如果“天子有道”,天下就会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
人”若都能严于“修己”而达“智仁勇”这三种“天下之达德”,便是最高的为王
之道。此所谓“王道”也。不幸的是,历代成功帝王从来都在嘴上说“以王道临天
下”,让儒家思想坐坐光荣的花轿,骨子里都任用法家,严刑苛法,霸临百姓。汉
武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独尊儒术”是从他开始的。但他却百般重用桑弘羊等
法家,做了许多令诸儒恨之入骨,咬牙切齿,但却于中央政府集权专行,对内稳定
,对外扩张大为有益的事情。这都是因为儒家思想在道德上是光荣的,法家思想在
功利上是实用的。儒家提倡“王道”,提倡“德被天下”,提倡教化民众使人人都
成尧舜”,崇礼而废法,推崇一个谨行尚德的开明帝王专制,确实令人神往。只是
可惜从来没有施行或通行过。大概确实也难通行。因为孟子的第一假设恐怕有点问
题。他主张“人性本善”。这是王道的基础。如果这个假设是对的,那么,儒家理
想的帝王术应当成功。但假如如荀子所言“人性本恶”呢?或者如告子所说“人性
无善恶”呢?不过,儒法互补,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古代现实政治的较佳选择。

    这样看来,儒家强调的是“修己”,关切的是“安人”。人人都学会自我修养
,社会自然太平,还要什么“法治”?所以,“修己”是关键的关键。实际上,两
千五百年来,儒家所热烈讨论的三大问题都发源于此。试看战国孟子、荀子两派关
于人性善恶的分歧,宋儒关于理欲关系的讨论,明儒关于知行关系的讨论,都是围
绕或基于“修己”这个中心问题一步一步展开的。正如同西方哲学方法论,认识论
等都从古希腊哲学家所关心的本体问题发展而来一样。怀德海(Whitehead,A.N.)
说: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脚注。同样,一部儒家哲学史也不过
是孔子“修己安人”哲学的脚注。两种哲学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路线,源自各自的第
一问题。

    篇幅所限,不再多谈。因为刚才提到由孟荀而明儒的儒学各阶段重点。这里只
再说几句由耳对儒学在近、现代状况的看法。

    儒学的研究到了清朝时,变为以治经为主,即埋头于典籍考据。这大概至少有
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政治上的严酷。清朝以异族统治,政权稳定一直被视为头等
大事。故而严厉取缔私人讲学,并大兴文字狱。第二,学术上清人对明末士子游谈
无根,空疏狂妄十分鄙视,转而提倡读经。这个重点的转变在资料学,文字训诂学
上自然功勋卓著。但学术思想不再发展,新的观点、问题也不再产生。所以,清朝
以考据学建功于儒学历史。到了清末民初,士大夫们目睹国运衰败,列强入侵,纷
纷讨论儒学是否仍有生存的价值,更遑论发展它呢?最近十几年,儒学的生存价值
以及如何生存等问题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一般论者不象五四时期那样偏
激。不少人在探讨儒家哲学在新时代的特殊功用。“河殇”大概是例外。但那实际
上是一部文学家的政论片。在那里,激情多于理性,文彩超过思考。

    总之,在由耳的看来,儒家哲学作为一门有内在生命力的学科,大抵到了明末
清初便止步不前了。这不是儒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必然,而是外族军事、政治干
扰的结果。清朝乾隆帝在政治高压的同时,施以导引术,将士子们由探讨问题的哲
学研究变为考真查伪的文献学、训诂学研究。可谓聪明至极。读书人不再对大清王
朝的稳定构成威胁,儒学却因而步入另途。由于儒学偏偏又是一门与现实政治密切
相关的学问,所以,清末来自欧洲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使得学者们很
难静下心来专注于儒学里面形而上的学术思考。49年后,儒学在大陆失去了往日
的独尊地位,文化大革命中更有一段时期沦为异端。儒学当然要衰落。但这并不意
味着儒学的生命力已经丧失。事实上,就其学术价值而言,儒学大有继续发展的内
在可能性。例如,明儒关于知行关系的问题便一直在近、现代学者中讨论着,并且
不断有新的思想产生。

    总之,由耳倾向于将儒学于清初以来的停滞不前归因于政治因素的外部干扰。
只要一门学问的根本问题不是一个伪问题,那么,它终究会发展下去。实际上,不
只是儒学一门学科而已,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一个清明自由的政治环境,否则难以
生长。

◆◆◆◆◆◆◆◆◆◆◆◆◆◆◆◆◆◆◆◆◆◆◆◆◆◆◆◆◆◆◆◆◆◆◆◆
【世事聊斋】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毛泽东?

                     *杜正东*

    去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百年冥诞。作为一位历史伟人,他虽然已作
古多年,然而人们对他的兴趣依然十分浓厚。一时,海内外掀起了一股不大不
小的毛热。

    但是,在这股汹涌的毛热中,有一种很不健康的倾向,那就是许多人把评
论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毛的私生活。当然,我并不是说毛泽东的私生活没有可
议之处。但是我们姑且不论那些关于毛和一些女人的种种耸人听闻的传言有多
少可信之处,这样做究竟适当否?

    毛作为一代天骄,英俊神武,象他这样的铁血男儿,又处于那样的高位,
有些寡人之疾,是十分正常的。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本应着重于他在历史
上的地位和在他治下,国家和人民所获得的进步或遭受的痛苦。如果仅在这些
生活小节上作文章,可以说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再说,今天,人们的自我意识
大大增长,个人隐私获得了极大的尊重,毛作为一个被拉下神坛的普通人,他
的私生活也是应该获得同样的保护的,对那些纯属个人私事的东西,如果过分
喧染,甚至无中生有,随便捏造,这是否属于对毛适用某种双重标准呢?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极富传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生,从
他二十年代初参加革命到七十年代中期逝世的整整半个世纪,是中国近代这段
历史的象征。他的革命实践和丰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一些国家的
政治势力的荣辱兴衰。要评论这样一位历史巨人,特别是由今人来评价他,是
很不容易作到客观公正的,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化的宣泄。因此,我不想对
他作一个简单的全面评价。只想就他一生的功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依本人浅见,毛的一生,大致可粗略地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从
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后期从1949年至他逝世。

    毛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他基本上
是作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而能名垂青史。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自鸦片战
争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是一个甚么样子。可以说当时,特别是满
清覆灭以后,中国已经名存实亡,统一的中国已经不复存在,随便甚么人,只
要拉起一支人马,就可占山为王。蒋介石名义上是中国的最高领袖,他的统治
只及于中原地区。在中国的版图上,尚有日本扶植的伪满、汪伪政权。少数民
族地区更是与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外蒙更在外人唆使下独立出去。在这一复杂
困难的局面下,是毛和他的战友们基本上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中华民族几百
年来(包括满清皇朝)遭受异族迫害、镇压的屈辱历史。毛这一伟大历史功绩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只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以比拟。毛泽东作为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毛的后半生,依本人看,是一位失败的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本
来是想建立一个理想的、均富的乌托邦似的新中国,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
的最高理念。然而他那诗人般的不切实际的建国理论因过于脱离现实而给中国
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特别是大跃进,由于天灾,更由于人祸,发生了
饿死上千万人的惨剧,实属中国数千年历史所仅见。的确,在毛治下,反右、
大跃进和十年文革,给中国带来的破坏是相当大的,毛泽东本人难辞其咎。
A
    然而,我个人认为毛的最大错误并不在于他的种种荒唐实验,而在于他的
人口政策。诚然,反右、大跃进、文革对中国是破坏性的灾难,但是这些事件
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讲,是暂时的,虽然它们会影响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但终究不会持续太长(我指的是以历史眼光来看)。然而,在毛建国后很长一
段时间,由于人口政策不当,造成中国人口急剧膨胀,这一严重后果却永远也
消除不掉。中国现今的人口问题,实在是根源于毛时代的人口政策。本来,建
国之初,中国人口已到五亿多,接近中国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这时本应实行
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然而,毛丧失了这一唯一的历史机遇,反而鼓励生育,
压制、迫害主张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致使中国的人口飞速增长。等到后来警报
拉响,已为时过晚!现在中国的发展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如能源、交通、住房、
无不与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有关。仅是解决12亿人的温饱,就足以
让为政者寝食难安。从这点来讲,毛之过,大矣!其过远甚于反右、大跃进、
文革!

    逝者已去,相信中国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毛泽东。但毛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
包括他的功业和失误,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我不同意有人称毛为“魔鬼”
(MONSTER),毛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完全否定他,就等于完全否定了
中国人民长期来不屈不挠的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历史。正确、客观、全面地评
价毛泽东这一历史巨人的任务,也许应留给后人。然而,作为曾在毛时代生活
过的当代人,认真总结毛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的后代,是十分有益的。一
个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能让任何个人,即使他是一个天才、伟人,凌架于一个
国家和全体人民及法律之上。

&*&*&*&*&*&*&*&*&*&*&*&*&*&*&*&*&*&

          唤起公民意识

          ----从捷克“七七宪章”运动谈起

               新河


    近一年前,纽约州大布法罗分校的部分同学发起了一个海外中国学人的签名运
动,呼吁中国政府改善六四学生领袖刘刚的狱中状况。这一签名运动引起了国际社
会,尤其是华人世界的广泛关注。最近,舆论界又报导了国内发生的秦永敏事件,
以及与此有关的知识界发起的“和平宪章”运动。这两件事情连在一起,使笔者想
起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七七宪章”运动。

    笔者之所以产生这个联想,是因为这三件事的内在一致性。尽管这三件事互不
关连,发生的时间、地点、国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一群普通公民以
和平、理性的方式,行使宪法赋与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公民权不受政府
侵犯的一种努力;是专制政权下人们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生动例证。

    “七七宪章”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一个民间团体,得名于
1977年1月,二百四十多名知识分子及其他各界人士共同签署的一份宣言。这
个宣言就是著名的“七七宪章”。史学家又将由此而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争取
自己的合法公民权不受当局侵犯的努力称为“七七宪章运动”。这个运动长达十三
年,直到一九九零年捷克前共党政权骤然结束为止。

    “七七宪章”是一个没有组织形式、公开的、非正式的松散团体。它没有固定
的领导机关和会员制度,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甚至没有固定的成员。其活动大
都表现为一个被大家推举出来的“发言人”代表所有参与签名的“成员”,对外公
布大家共同起草的公开信、声明等。这些文件多为当局侵犯公民正当权益的一些具
体案例的描述,以及参与签名的“七七宪章”成员就此案例对当局的批评和要求。
被公布的案例往往具有时效性。对当局的批评虽较温和却坚定,指出当局在哪一具
体条款上违反了国家宪法和捷克参与签署的国际公约、协定。如果一个人赞同并参
与签署这份公开文件,他就是这个团体的“成员”之一。如果他不再赞同后来的文
件,也可以随时退出,不再参与以后该团体的任何活动。如果他后来又有兴趣的话
,也可再次加入。

    “七七宪章”产生的背景与现在中国很相似。1968年,“华约”国家军队
进入捷克后,政府加强了对公民言行的限制,执政方式表现得更为专制。七十年代
以后,由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捷克和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加。尤其是197
6年,捷克参与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这份宣言包括了数条有关保障人权
和自由的明确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一件事直接导致了“七七宪章”的产生
。那就是1976年当局对一群年轻音乐家的拘捕和审判。这些音乐家只不过试图
通过音乐自由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不满情绪,当局却指控他们企图煽动民众,危
害现行政权。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公民人身自由不断受到当局侵犯的事
例。这些事例表明,(捷克)“国家宪法及捷克参与签署的各种国际公约所保护的
各种公民权受到了很大忽视……”知识界不再沉默了。在一些大学教授,艺术家
和前政府官员的直接推动下,“七七宪章”于1977年初对外公布了它的第一份
宣言。

    “七七宪章”的最具特色之处在于,一群普通的公民注视着每一个民权侵犯案
例,用合法方式提醒政府不要违反它所承认的各种法规和条约。它的运行方式非常
理性,非常平和。它公开声明不和政府敌对,不从事政治颠覆活动,完全承认政府
的合法地位,以至当时很多人对它的诉求不以为然,不相信这样的作法会产生真正
的社会效果。大概人们太习惯于激烈的手段了。在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教育下,人们
普遍以为,非暴力和流血不足以变革社会。人们没有想到,这种温和方式的背后,
隐含着一种革命性的力量,一种启蒙式的召唤。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它的耐心和努
力终于唤醒了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人们终于觉悟到,自己的权利要靠自己来保护
。一个自由的制度来自公民的自觉维护,而不是当局的恩赐。
  
    “七七宪章”对我们中国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提示我们怎样做一个行为合
格、富有“公民意识”的公民。二千年来的儒家君臣父子的为人规范,以及194
9年以后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压统治和革命教育,使得人们要么是一群驯服的羔羊,
要么成为狂暴的斗士。中国民众或者在听话和革命之间走着一轮又一轮的极端,或
者大发没有任何建设性,缺乏责任感的牢骚和谩骂。89年以后大多数人仍未走出
这个怪圈。在国内,人们要么比以前更胆小,要么表现为不负责任的、世纪末的捞
钱心态。在国外,不少民运分子对政府失望以后,由以往的服从甚至合作,变为激
烈的敌对,必欲推翻之而后快。这些都不是理性的、富有公民意识的作法。“七七
宪章”运动告诉我们,虽然当权者应对一个国家的民权状况负主要责任,但每个公
民也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不合格的,逆来顺受的公民社会是一个暴戾政
权形成的基础,甚至前提。专制政权的产生,不只是因为有专制者,更主要的是因
为有一大群需要专制,习惯于专制的“公民”。是“专制”的公民呼唤了“专制”
的统治者。这与巴金对文革的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七七宪章
”还提醒我们,一个理性、尊重民权的政府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革命式的对抗
未必会产生新的理想社会。一个社会的彻底变化不是来自一个政权的倒台,而是取
决于全新公民意识的普及。

    应当说,纽约州大布法罗分校部分同学就刘刚一案的努力,以及国内“和平
宪章”运动参与者的艰难实践,正是这样的一种公民意识在我们中间的苏醒。

************************************
【艺文天地】

             根      雕   (小说)

                秦尤


                (一)

    她是医科大学学生。临毕业那年,她认识了他。
	
    他在附属医院当外科医生。他写诗、散文,还会制作根雕。他的手术十分漂
亮。病人和同事都夸他年轻有为。但他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一个人时,他常常
把自己关在屋里,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籍。

    他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南方人。在北方,这是一个偏矮的个头。他清秀但不英
俊。在陌生的人群里,他从不引人注目。

    她很美。天质和打扮都是第一流的。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惊叹。但她
从不在意。
	
    一个夜里,她和另外几个同学送一个室友到急诊室,遇到了他。他的沉默寡
言和果断、高效的工作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看到了他忧郁的眼神和那眼神中对未
来深奥的幻想。

    后来,她守夜留下。

    他来检查病人。

    她问他为什么忧郁。
	
    “是吗?”他随口反问,瞥了她一眼。一瞬间,他注意到她很美。“我没有
觉得呀。”他继续给病人掖好被子。

    “也许……嗯,你很爱幻想吗?”

    “……”
	
    他停住卷绕听诊器的手,有点惊讶地端详着她。还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他。这
回,他注意到了她很聪明。

    下半夜,他没有回值斑室休息。在急诊室的走廊上,他们谈了一宿。他谈了对
宗教的理解,对当代几种西方思潮的评价;谈了他最喜欢的几种艺术形式;谈了对
自己的不满,等等。

    他告诉她,读书、思考、写诗、制作根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

    他笑起来的时候象个孩子。

    第二天,一个护士不无嫉妒地对她说,他从来没跟任何人聊过这么久。

    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医院和学校相距不远。
	
    那年,他三十岁,她二十二岁。他在二十七岁时离了婚。她第一次与一个男
子走得这么近。起初,她并不相信他有这么多的经历。她一直以为他顶多二十五
、六岁。他身上丝毫没有婚变的烙印,倒“像一个高中生”--她常这样取笑他
。

    后来,北京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他决定出国留学。
	
    第二年,他到了美国一所大学读哲学系的博士学位。她没有海外关系,不能
出国,只好考了本校研究生。
	
    他在美国很艰苦。哲学系很穷,免学费但没有奖学金。他只好打工。朋友们
都劝他改回与生物医学有关的专业,这样可得到很多奖学金,同时还可准备美国
国家医生执照考试,将来还当他的外科医生。他不听。
	
    他找了一个美籍华人,讲了她在国内的处境。那人很慷慨,为她提供了一个
近亲关系和经济担保的证明。

    她于是也来到了美国。


             (二)

    他在东海岸。她在西海岸。

    她在一所很有名的大学医学院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有一份可观的奖学金。
她也劝他回到生物医学领域,甚至替他在本系找到了一个导师。

    他不听。

    她没有再劝他。她保存着那年他临出国前送给她的一件根雕。那是他五年前
的作品。他取名为“夸父追日”。

    她的聪明和美貌很快引起了整个医学院的注意。中国和美国的男生争相与她
约会。她从不拒绝。
	
    一天,本系一个高大英俊的美国小伙子请她晚上喝咖啡。她如约来到小伙子
的住处。

    小伙子很善良,很年轻。从他的居室布置看来,他很富有。他给她看他和父
母兄妹的全家合影。显然,他出身于一个高于一般美国人生活水平的温暖家庭。
	
    小伙子在音乐和美术上的修养十分良好。西方的古典和现代艺术都能欣赏,
不像一般的美国学生。他说他很想到中国旅游,也愿意了解东方文化和中国古典
艺术。他还说改日请她听歌剧《蝴蝶夫人》。他说剧中那个女主人公深深感
动了他,他几乎爱上了那个日本女孩,并对那个结局深为遗憾。

    他们的交谈很愉快。

    她始终活泼而又礼貌。

    很晚了。小伙子希望她今晚不走。她谢绝了。

    “ Why? You don't like me?”(“为什么?难道你不喜欢我?”)小伙子
失望地问。

    “Yes, of course I like you. You are a terrific boy.”(“不,我很
喜欢你。你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男孩子。”)她真心地说。“But, I've  had  a 
  Chinese boyfriend. I love him very much.”(“但我已经有了一个中国男朋
友,我很爱他。”)

    她告诉这个小伙子关于他的一些事情:他的诗人气质,他的外科医生经历,
他为了心中的疑问自甘做一个贫穷的哲学系学生……她谈了他的很多,甚
至他的离婚。

    最后,她告诉了小伙子他的那件根雕和“夸父追日”的故事。

    “So, do you mean you will marry him?”(“这么说,你要和他结婚吗?
”)小伙子问。

    她沉默了。良久,她说:“He refused. he said  he  couldn't  predict 
  his future. He didn't think any girl could endure the potential poverty 
  in his future life. That's why his wife left him, and he never  thought 
  about to marry again.”(“他没答应我。他说不知道以后他的前途会怎样。
他觉得他以后可能会很穷,不会有女孩子受得了。这就是他的前妻离开他的缘故,
也是为什么他从此再没想过结婚。”)

    那天晚上回去后,她彻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她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不管将来如何,她要作他的妻子。

@#@#@#@#@#@#@@#@#@##@#@#@#@#@#@#@#@#@
【留学见闻】

				见官记
                                    --老康

    来美国十年多了。这些年来,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活的可真叫累。可是,
天有不测风云。尽管如此,交通警察还是给了俺两张交通罚票。停车罚票更是不记其
数。

    头一次吃罚票是十年前在牛含母舌(New Hampshire)。挺宽挺直的高速公路
上警察嚎着叫着非让你停下来不可。您说俺这倒霉的是招谁惹谁了不成。

    停下车来警察二话不说给俺开一张超速罚票。俺小时候警察叔叔的形象都哪去了?

    “俺开了多少?”俺问。
    “八十五”,
    “八十五? 不可能!” 俺诡辩道,“这十年老的车开不了那么快!”
    “是么?那你让通用汽车公司来证明!”说罢,就把一张罚票给了俺,扬长而去。
    “这马路神,开玩笑都不带乐一乐的!”

    俺一看那罚单,顿时刚才的精神都没了:八十八块。刚来咋到,人生地不熟的,
只好自认倒霉忍痛交了那八十八块钱。

    第二次吃交通罚票是在圣诞节前。闭耳可怜钝(Bill Clinton)也是,都当
了总统了,您说还不是要嘛有嘛,干么兴师动众的,非到这五马路上买东西。那黑乐
意(Hillary)真是够黑的,都当了第一夫人了,也不带个好头。冰天雪地的,
那可怜钝就够可怜的啦,还非支使他上街买东西去。唉,这年头真是阴盛阳衰,总统
家里也不例外!

    可怜钝这一上街买东西不要紧,造成交通严重堵塞,从四十二街一直堵到一百好
几街。俺这份儿纳闷,警察叔叔都哪去了,是忙着见总统呢,还是忘了带罚票本了?

    俺花了一个钟头,好不容易沿五马路从九十几街挪到七十二街。路边找了一个空
位便停了下来。又过了一个钟头,眼见我的身后没什么车了,可前面还是走不动。俺
寻思着,活人也不能让尿给憋死您说是不是?于是便挂上倒挡,后退几步,然后就想
左拐上岔路。您说它怎么就这么寸,警笛又嚎叫上了……

    俺心里这份气啊。俺小时候,只因吃喝奴客(西哈努克)亲王到俺家乡吃喝,俺
小学生们清一色的留堂。一直等吃喝奴客吃完了喝完了走了俺们才恢复自由。现在只
因可怜钝上街买东西,俺就得这么倒霉。不行,俺得找他领导去!

    敢情这儿还有一个讲理发泄的地方儿——法庭。俺一咬牙,一跺脚,一狠心,一
闭眼——见官去!这一去不要紧,俺看了一景,拣了一个便宜,又学了一招。

    先说这景。俺准时一点钟到达法庭。高高在上的是一位黑人女法官和一位黑人女
办事员。第一个案子涉及一黑人兄弟违章左转。起诉人是警察。被告那个黑人兄弟还
带了一个律师。三人站在法官面前。

    首先由警察起诉。他按罚单和那本来不甚详细的记录大概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後
由律师为被告辩护。但见那厮从容不迫,列举事实,咄咄逼人,句句法律术语质问警
察。可怜那警察叔叔大概一天要写上百张罚单,那能记住详情,况且又不谙术语,面
对强大攻势,早已无心恋战,只能认输。

    再看那被告,得意忘形,手舞足蹈,高叫道∶“尊敬的法官大人,谢谢!我认为
您很漂亮,我爱你!!”

    那法官喜形于色,不无得意地对办事员说∶“我认为他是对的!”

    俺坐在後排,张大了嘴,一时不知如何感觉是好。俺斗胆来见官,也就是想哭一
声冤枉,还作好了挨五十大板的准备!哪曾想看到警察这番狼狈,被告如此扬眉吐气。

    想想也感慨。那被告肯定雇不起律师。政府为那些打不起官司的贫下中美们配备
了免费律师。可是被告利用免费律师打败了为政府执法的警察叔叔。敢情这是美国特
色的“打着红旗反红旗!”这等景儿上哪儿瞧去?

    再说这便宜。俺在法庭上规规矩矩、耐心等待。眼见比俺先来後到的人都过了堂
,诺大的屋子只剩下连俺在内的三个被告了。法官不慌不忙的念了我们仨的名子,然
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对我们宣布∶“你们的案件——了了!”“砰”的一声定音锤
就落了下来。
B
    那俩个人起身就走。俺在一边直发愣∶俺又没敢说法官大人漂亮和俺爱您的话,
俺这事儿怎就了了?正琢磨呢,法官大人又发话了∶“抓你的警察——没来!”
	
    要说学的这招,也没啥难。明白俺是不小心拣了一个便宜,俺就见好就收地赶紧
溜出了法庭。追上那俩人表示祝贺。其中一人道∶“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
    “为甚麽?”俺傻问。
    “我的案子发生在一年前。每回过堂,我都说我没准备好。就这样我拖了一年多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的警察不会来。谢谢上帝今天应验了……”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日于美国
                                          摘自《老康杂文集》
                                               sun-kang@yale.edu
 
□□□□□□□□□□□□□□□□□□□□□□□□□□□□□□□□□□□□□
【书案乐园】

             纪晓岚佚事一则
                         
                            *水共*

    清朝著名文学家、学者,乾隆宠臣,曾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
》总篡官的纪晓岚,学问渊博,机智灵敏,一生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下面便
为其中一则。

    乾隆帝十分古怪。天气炎热,纪晓岚及其手下编篡《四库全书》十分辛苦,
却不得回家与亲人团聚。乾隆倒宁愿不时亲驾翰林院(现在的公安部大院)慰问这帮
知识分子。
[B
    一天,纪晓岚正脱光胳膊,伏案抄写文稿。忽听得门外一片跪倒声。原来是皇上
驾到。要穿衣服已来不及了,情急之下,只好躲到桌下。幸好桌案宽大,且有台布遮
挡,躲在下面,估计皇上不会看见。

    刚钻进去,皇上已跨进屋内。一看人群中没有纪晓岚,皇上便问:“纪昀呢?”
手下当然看到了纪晓岚的狼狈,不便秉告,只好偷偷扫视桌下,吞吞吐吐地说:“刚
才还在,怎么一会就不见了?”乾隆帝是何等聪明之人?也不多问,转身便到一边坐
下,一声不响地看起文稿来。皇上不说话,众人也不敢吭声。皇上一挥手,大家便悄
无声息地各自干活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纪晓岚躲在下面觉得奇怪。怎么皇上来了以后大伙儿还各干各的
,象没事似的?但又不敢贸然出来。又过了好长时间,蹲在桌下又热又累,外面还是
没有皇上的动静。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探出头来,轻声问旁边的一位:“老头
子走了吗?”乾隆的耳朵很灵,听后当即沉下脸来,说:“纪昀,你出来!”纪晓岚
只好爬出来,跪伏在乾隆脚下。乾隆很生气地说:“刚才你说我是什么?”纪晓岚一
听这一问的口气,哪敢回答?只吓得连连磕头:“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这侮
上之罪在清朝确实是死罪。众人都知道皇上的脾气,一听这种问法,都知不妙。显然
这回皇上真的生气了!过了一会,乾隆仍厉声说道:“好,既然你知罪,便将我如何
是‘老头子’给我仔细说来。否则,大罪无赦!”大伙儿一听,都很紧张。纪晓岚却
轻松了下来。按照平常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只要让他吟诗作对,陈述自己,便是要他
歌功颂德。今天,固然皇上真的龙颜大怒,但并不想因此真处自己死罪。当下便回道
:“陛下息怒!且容罪臣细秉。罪臣刚才尊陛下‘老头子’,实为从天下至理之举。
”“嗯?”“陛下为当今万岁,普天共呼万寿无疆,岂不是天下至‘老’?”“嗯。
”“陛下以一皇极位,万民之首,岂不为我华夏龙‘头’?”“嗯。”乾隆板着脸,
声音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还有呢?”“陛下以九五之尊,乃四海万邦之真命天
‘子’。‘老头子’岂非为陛下至尊之称?”“嗯!纪晓岚!哈哈!爱卿请起!哈哈
哈哈哈!”

	乾隆一高兴,不仅免了纪晓岚的死罪,还开恩从此准允参与编篡《四库全
书》的众翰林自由探视家人。大伙山呼万岁之余,对纪晓岚感激不尽。
    
                           
    △※▲△※▲△※▲△※▲△※▲△※▲△※▲△※▲△※▲△※▲△※▲
 
 
                           本刊启事暨征稿说明
 
    《布法罗人》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SUNY at Buffalo)中国学生学者
自办的非盈利性刊物,每双月十日出版,通过e-mail在全球中文电子网络发行。
 
    本刊欢迎所有曾经和正在布法罗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学生学者投稿;本刊亦欢迎其
他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学者投稿。请将稿件通过e-mail寄至本刊编缉部。校内作者
亦可将惠文输入软盘,交给本刊编缉(联系地址见后)。
    本刊鼓励作者使用中文软件工作,并愿意提供技术帮助。
    本刊系由本校(SUNY at Buffalo)中国学生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所办。所有稿
件均无偿来自作者,不付稿酬。
    本刊将致力于登载投稿者自撰稿件。亦将转载少量富有意义而为中文媒介传播不够
的文章和文摘。
    本刊系一中性刊物,除署名本刊编缉部外,所有其它文章在任何意义上均不代表本
刊观点。
 
    本刊现辟有下列专栏:
        1. 学术讲坛: 
                        刊登各种有关科学方法论、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历史、
政治、经济、管理、心理、民俗等各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应用工程所属各专门学
科的普及性、综合性介绍。
        2. 艺文沙龙: 
                        刊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有关音乐、美术、电影
、文学等领域的艺术欣赏和评论。
        3. 留学生活: 
                        刊登与留学生活有关的各种富于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的
短论和杂谈。
        4. 世事聊斋: 
                        刊登有关经济、外交和政治等方面的时事新闻、观点讨论、
文化风情、人物漫议、历史掌故等。
        5。 书案乐园:
                        刊登各种幽默小品、趣味故事、灯谜对联、智力游戏等。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文摘或转载敬请注明原出版物的名称和期号;同一文章如曾在其它出版物刊载过,
亦敬请告知其名称和期号;曾原载于本刊的文章,若作者有意试投其它盈利性出版物,
本刊概不过问。
    本刊的出版得到了本校研究生会、中国文学社、多学科讨论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
会的协助,特此致谢!
 
******************************************************************************
*
                        《布法罗人》第二期                             
  本期编辑:   胡  建  徐  洛   杜正东   剑 玉   胡 海  
  本期校对:   杜正东 胡 建                                   
  电子版编辑:    杜正东  
  PS版面设计:  剑  玉                                       
  技术处理:   剑 玉
                      
  主    编:      胡  建                                       
                                                                        
  本刊地址:     cssnbuff@ubvms.cc.buffalo.edu    (E-mail)     
                                                                       
                        Jian Hu                                        
                        37 Merrimac St.                               
                        Buffalo, NY 14214                (平信)    
                                                                       
**************************************************************************
                        本期编辑用软件:ZWDOS        魏亚桂
                                        CXTERM     张永光 庞民治
                                        CNPRINT    蔡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