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枫 华 园》             ※
※                                 ※
※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日创刊  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出版    ※
※                                 ※
※         第二十五期      十日刊          ※
※                                 ※
※   加拿大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   《枫华园》编辑部主编   ※
※                                 ※
※         国际统一刊号:1198-1466        ※
※                                 ※
※※※※※※※※※※※※※※※※※※※※※※※※※※※※※※※※※※※

≈≈≈≈≈≈≈≈≈≈≈≈≈≈≈≈≈≈≈≈≈≈≈≈≈≈≈≈≈≈≈≈≈≈≈
            本  期  目  录
≈≈≈≈≈≈≈≈≈≈≈≈≈≈≈≈≈≈≈≈≈≈≈≈≈≈≈≈≈≈≈≈≈≈≈
⒈【本刊启事】 《枫华园》PS版今起改版          本刊编辑部
⒉【信息时代】 浅谈万维网                   张 吉
⒊【枫华文摘】 北京城的“总统套房”              齐开放
⒋【希望工程】 跑长城·一九九四    “是的,我能!”国际儿童基金会
⒌【枫华论坛】 漫谈毛泽东的遗产                刘劲浩
⒍【苍茫人生】 我的外婆                    启 跃
⒎【枫园诗词】 虞美人·为夏日周末囚于实验室而作        西 岭
        今晚,明月不再留                诗 阳
⒏【广告欣赏】 重视华人的加航             加拿大航空公司
⒐【话说枫园】 枫叶之国—加拿大(十一)            杨张基
⒑【生活文学】 性骚扰                     似 以
        男 人                    丹·休斯
        《离婚指南》第N章               慧 泉
⒒【音乐知识】 音乐欣赏讲座(2)               乐 洋
⒓【读者来函】 “枫叶之国—加拿大(十)”补正         朱毓朝
⒔【新闻摘要】 十一则                   本刊编辑部
≈≈≈≈≈≈≈≈≈≈≈≈≈≈≈≈≈≈≈≈≈≈≈≈≈≈≈≈≈≈≈≈≈≈≈
【编者注】今天是加拿大第127个国庆节。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谨祝各位读者
     节日愉快!顺告,本期PS版封面是一幅构思绝妙的彩色喜庆图案。


———————————————————————————————————
【本刊启事】
           《枫华园》PS版今起改版

  为进一步提高《枫华园》的质量,从本期开始,本刊PS打印版将采用整页彩色图案
作为封面,并继续保持和加强原有图文并用的风格。这一改动将不会过分增加PS文件的
大小及您的打印时间,欢迎各位读者对此提出宝贵意见。

  另外,本刊从今日起同时征集绘画和书法作品。来稿的文件格式不限。对投稿(包括
文字、书画作品)较多的作者,本刊将赠送《枫华园》T恤衫一件(有关T恤衫的介绍请
见本刊第二十二期)。

★ 本刊编缉部

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信息时代】
             浅谈万维网

             ·张 吉·

  继全美学联中文信息服务中心(IFCSS CCIC)WWW的开通,台湾一些院
校WWW服务站的建立,中国新闻网络(CND)的WWW也于今年六月四日正式向公众
开放。最近,中国大陆决定建设教学科研电脑网络(CERNET),中科院高能所已成
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联接INTERNET的部门,并率先提供WWW服务。WWW正逐渐
成为海外中国学人的一个热门话题!

  WWW是英文“World Wide Web”三个词首字母组成的缩写,直译是
“世界范围蜘蛛网”。英文口语简称其为W3。中文叫什么呢?三无?三万?《华夏文摘
》叫它“万维天罗地网”,又称“万维网”。真巧,万维网三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恰好
也是三个W!“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就叫它WWW吧。WWW原是欧洲
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一个研究项目,目的是开发一种新方法,使遍布各地的物
理学家们可以方便、迅速地交流他们的数据,分享已有的电脑网络数据库。现在WWW已
经跨出了粒子所,超越了物理学,走向了全世界。

  WWW属于INTERNET上一种共享资源的寻找、索取、提供、传送服务系统。
提供资源的电脑通常要运行SERVER程序,而索取资源的用户运行CLIENT程序
,它们之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通讯:请求、等待、答复、发送、接收……。WWW传递的
数据资料,不限于普通数据文件,软件和软件包,也不限于普通文本文件(TEXT),
它可以包括图形、影像、声响、音乐、动画、电影,即所谓“多媒体”文件,还包括含有
所谓“指针”信息的“超文本”(HYPERTEXT)文件。此外,WWW还提供了T
ELNET和RLOGIN等功能。

  采用含有“指针”信息的超文本文件是WWW的一大特征。WWW能传送和处理这种
文件。“指针”提供了与携带指针的文件有关的其它文件的存放地点。当你浏览一个文件
时,只要把鼠标光标移动到“锚区”(“锚区”是WWW术语,那里藏有“指针”,在荧
屏上看,锚区的字的色彩不同于非锚区),按一下鼠标的键,WWW浏览器,也就是CL
IENT程序,就会处理相应的“指针”,取回新的文件供你浏览。当然你也可以边浏览
边存放这个文件,打印这个文件,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寄送给别人。一个文件可以携带多个
指针,这些指针可以指向普通文件,也可以指向超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当浏览新取回
的文件时,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获取新取回的文件所提供的新的文件。这样,你就实现
了CLICK-AND-GO,在INTERNET的“海洋”里“航行”,在INTE
RNET的“丛林”里“搜索”。

  如果“锚区”对应的操作是TELNET,在按鼠标键后,你可以LOG到指定的其
它电脑上去。典型的例子是DEC公司通过Web介绍新的产品,当你浏览这个文件时,
文件上有个地方告诉你,“选这个锚区试用这台机器”。于是只要按一下键,你就可以坐
在你自己的荧屏前,试用他们的机器,从而实现了“书生不出门,能知其性能”。

  WWW程序频繁的工作之一是电脑与电脑间的跨网通讯。由于网络上的电脑型号繁多
,数据格式、指令、各不相同,为了能交换信息,使各台机器彼此相懂,就必须遵守一定
的规定,或者叫约定。这种通讯和通讯方法称作PROTOCOL,中文译为“通讯协议
”。WWW采用的通讯协议主要有FTP,NNTP,WAIS,GOPHER和HTT
P。前几种是老的,HTTP是新的。HTTP取名自HyperText Trans
fer Protocol,即“超文本文件传送协议”,它与大家熟悉的基于TCP/
IP的FTP的原理类似,但它可以传送超文本文件并且快很多。它是WWW采用得最多
的通讯方式。

  WWW浏览器除进行频繁通讯外,还要不断地做各种文件处理工作。如果取来的是普
通文件,它会把文件显示到浏览器窗口里,是中文则显示中文,是西文则显示西文;如果
是超文本文件,它就处理指令;是图形和影像文件,就需另开窗口显示图形;是声响、音
乐文件,就翻译成电信号送往扬声器;是电影文件,既演示动画,又播放声音;如果是压
缩文件,还会自动松解……。

  如此众多的文件格式,如此众多的通讯协议,WWW怎么知道怎样去处理呢?它采用
URL作为文件的标识符从而把问题化难为简。URL是Uniform Resour
ce Locator的缩写。它含有文件存放地点,通讯口号码和通讯方式,目录和子
目录路径,文件名称,文件类型等信息。URL的基本格式是

  通讯方式://主机名·地区:通讯口号码/文件路径/文件名及扩展名

如果通讯方式定义为HTTP,表明文件存放在一个WWW服务器上,要用HTTP方式
通讯;如果通讯方式定义为NEWS,表明是USENET上的新闻组,要用NNTP方
式通讯;如果通讯方式定义为GOPHER,表明文件存放在一个GOPHER服务器上
,要用GOPHER方式通讯;如果通讯方式定义为FILE,表明文件存放在一个FT
P服务器上,要用FTP方式通讯……。文件的扩展名提供了文件的类型,例如,ps、
eps和ai表明是PostScript图形文件;gif表明是GIF影像文件;a
u、snd表明是基本声响文件;aif、wav表明是声响文件;mpeg表明是电影
文件;未分类扩展名是普通文件……。

  例如《枫华园》WWW服务站的URL是:

file://opas1.ccs.carleton.ca/pub/fcssc/fhy/index.html

从URL知道,它的通讯方式是FTP,它的主机是OPAS1,地区是加拿大卡尔顿大
学,通讯口号码是标准号default,文件名是index,文件扩展名是html
,从文件扩展名知道它是用化妆语言写的超文本文件。WWW浏览器索取到这个文件后,
把它的国标码显示成汉字,把内含彩色图形显示在浏览窗内,锚区字用特种字体……。

  WWW对众多类型文件的处理,通常利用用户计算机上现成的软件资源。WWW软件
自身内部并不携带这些软件。例如,在UNIX上运行的马赛克(MOSAIC),它用
用户计算机上的XV来显示GIF、JPEG、RGB、TIFF影像文件,用META
MAIL软件包中的SHOWAUDIO处理音响音乐文件,用GHOSTVIEW显示
PS文件,用MPEG-PLAY演示电影文件。充分利用用户机上的软件资源是WWW
程序设计上的取巧之处。但如果用户机上未装这个软件,马赛克就要出洋相。比方说,用
户机上未装GHOSTVIEW,当取回的是PS文件,本该显示成文字和图形,结果用
户看到的是一堆看不懂的ASCII字符。

  GOPHER是INTERNET上共享资源的存取和传送系统,开发得较早,服务
站很多,数据库完善,它不用锚区的概念,而用菜单和索引。WWW把GOPHER纳入
了WWW范围。换一句话说,GOPHER世界是WWW世界的一部分。用户可以直接通
过WWW进入整个GOPHER世界。

  WWW中的“航行”(NAVIGATION)与人们乘坐交通工具环球旅行很相象
。假设你从加拿大的某台计算机进入全美学联的CCIC,读完中文杂志《体育》,然后
转向北京高能所,看完高能所简介,转到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然后返回高能所,再转蒙
特利尔物理实验室……。WWW能记下“航迹”,你可以沿原航线退回原出发地。坐在荧
屏前按按键,就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你可能以为,你同蒙特利尔物理实验室的通讯是你
的机联到IFCSS,再联到北京,再联到蒙特利尔。实际上WWW所做的是两点间的直
接通讯,一次通讯只是取回一个URL文件,其它节点并无中转链接关系。它们之间的关
系只是在前一个文件中你所选的那个锚地提供了下一个文件的URL,WWW则根据UR
L与相应的机器通过INTERNET直接通讯。

  WWW软件可以在FTP地点找到,你可以请管系统的人安装,也可以自己FTP,
安装在自己的户头里。较著名的软件是MOSAIC,MidasWWW,LYNX(山
猫)。最新版马赛克是2.4,山猫是2.3。其中MOSAIC-2.4-L10性能
最好,它支持图形和多种语言文字。山猫是VT100为基础的字符式浏览器。其它有E
macs WWW浏览器,LINE-MODE浏览器。MOSAIC-2.4-L10
和MidasWWW支持中文GB和BIG5。LYNX等要配合CXTERM支持中文
。

  如果你不想安装WWW软件,但想进入WWW,可以采用TELNET进入一些免费
使用的WWW户头。但通常那些机器较忙。

  《枫华园》服务站提供中文GB码的各期《枫华园》杂志,并有指针,指向《联谊通
讯》,《华夏文摘》,全美学联CCIC,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网,以及加拿大的十五所大
学和加拿大科学院(NRC)的Web。用MOSAIC进入枫华园WWW的命令是:

mosaic file://opas1.ccs.carleton.ca/pub/fcssc/fhy/index.html

  对《枫华园》WWW服务站的建议和意见,请发电子信到《枫华园》编缉部。

★ YI 输入

@@@@@@@@@@@@@@@@@@@@@@@@@@@@@@@@@@@
【枫华文摘】
             北京城的“总统套房”

                ·齐开放·

  北京的八家五星级酒店,如长城,昆仑,长富宫等均设有总统套房,这些套房富丽堂
皇,连溥杰去了,都会惊叹,令他想起儿时住过的皇宫。

  “总统套房”在这片国土上浓缩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很多人感到陌生而神秘的世界。
它们高居于大厦顶层,终日帷幕低垂,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到里面。



  如果没有古玩字画,还真看不出这儿是中国。

  七十年代距今并不遥远。当时,中国饭店中首屈一指的要数北京饭店,许多贵宾都曾
下榻于此。然而,一位老外交官对当年北京饭店贵宾套房的评价是:“设施显得既土气又
小气,没有一点大国气派。”

  不过,地球绕着太阳没转几圈,世道就变了。北京很快有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建国饭
店。美联社记者称之为:“社会主义汪洋大海中的第一座资本主义孤岛。”

  由这“孤岛”开始,中国人渐渐学会了向国际标准看齐。按可比价格计算,八十年代
的“总统套房”造价是七十年代的二十倍—每套房仅装修和布置费就高达一百万美元。

  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今天“总统套房”的使用面积一般在二百五十到三百平方米之
间,大大小小十二三个自然间,到此参观的人无不惊叹构造之复杂:客厅,书房,卧室,
厨房,餐厅,小酒吧应有尽有。房间装修极尽富丽堂皇,吸光吸音的丝织墙布都是进口的
。手工编织的纯毛地毯铺满整个房间,卫生间和厨房则是高档大理石的世界。

  一百万美元布置起来的房间里有什么?有整套的进口家具,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
,港台的。有五、六台日本大屏幕彩电,有进口高保真音响,不锈钢灶台,冰箱,烤箱,
微波炉,甚至卧室床头安装的电器调控系统也是进口的。在这里,似乎无国产电器的栖身
之地。只有从房间里点缀的古玩古董,翡翠玉器,名人字画上才可感受到这里是中国。

  对我们来说“总统套房”里的一切都是新感觉。就连中国人最不讲究的茅厕和澡堂子
也是另一番景象。在半径有一米的椭圆形冲浪浴盆里,五六个进水孔制造出的“海浪”有
按摩作用,俗称“逍遥池”。浴室里还专设一个透明的玻璃淋浴间,在不同角度有四五个
喷头,淋浴兼按摩。此外,整整布满一面墙的一块大镜子是防雾的,水龙头全部是镀金的
,马桶也是低噪音的。

  在数不清的琐细小节上,设计者们同样力求不同凡响。垃圾篓是雕花木桶,烟缸是翠
玉的或水晶的,香气袭人的鲜花布满各个角落,小酒吧里隐匿着微型冰箱。

  几乎每个大饭店的“总统套房”里,都拥有一些不同凡响的奇物。长城饭店的水龙头
上曾镶着八块宝石。王府饭店里藏着一百五十年前的西方古籍。香格里拉饭店的墙上装饰
着镶在金框里的清代古画。昆仑饭店的吊灯是由数千片进口水晶组成,每片水晶价格值二
十五美元。这家饭店总统客厅的三张茶几桌面全部是整块的巨型玛瑙,一大两小,大的有
一米见方,小的半米见方。

  贵宾楼饭店的“皇帝套房”最有特色。按照其投资者霍英东先生的意见,它的设计体
现地道的中国风格。两道厚重的大门,双目圆睁的狮头铜门环,透出一份凝重与神秘。房
内装饰基调是金黄色,龙头宫灯还散着幽幽黄黄的光。帷幔床单椅套上满绣着福字禄字寿
字。进口电器巧妙地躲进了中式红木大柜,客厅,卧室分两层,弧形的汉白玉石阶,使这
座现代“宫殿”更显得高贵,典雅。由于这里离天安门很近,拉开窗帘,满眼是紫禁城的
金碧辉煌。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到此一游后评价:“这里使我想起小时候住过的皇宫。”


  在北京,除了八家五星级饭店外,还有两家享受五星级待遇的饭店—北京饭店和钓鱼
台国宾馆。尽管北京饭店的贵宾套房如今已“脱胎换骨”,非昔日可比,但在饭店家族中
它已是一个“老贵族”,在它身后,一大批“新贵族”们已取代了它昔日至尊至上的地位
。

  短短的十年间,不仅所有的五星级饭店,甚至许多四星级,三星级饭店,都装备了堪
称世界一流的“总统套房”。饭店当局将大量资金毫不犹豫地掷进这一绝大多数人不能企
及的领地,何以至此?各大饭店回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一万三千元住一夜,值吗?住“总统套房”摆的就是这个谱儿!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在贵宾楼过一夜“皇帝”瘾,代价是二千五百美金。这是
目前(1992年,下同—编者注)八家五星级饭店“总统套房”中最高的日租金。王府
饭店次之,为二千美元,昆仑饭店和中国大饭店并列第三,为一千五百美元。京广大厦一
千美元,长城饭店九百二十美元,香格里拉饭店为八百美元。长富宫的最便宜,为四百美
元,一共四套。

  如果将目前的房价折合成人民币,日租金最低的也要二千元,最高的则达一万三千元
。即使掏得出房钱的人也要考虑,一掷万金仅为睡上一觉,太不划算,太不实惠。

  中国大饭店的市场总监拉金先生说:“‘总统套房’的价格对我们西方人而言,也不
是中产阶级所能接受的。”

  “总统套房”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美国一大亨,据说是乘私人飞机来到北京,开着
卡迪拉克牌名贵轿车,驶进东郊某五星级饭店,径直奔向总统套房,根本不问价。

  日本一位脚踩商界和政界的大人物,每次到北京必住贵宾楼饭店的皇帝套房。当有人
问他为何选最贵的地方住时,他的回答是“住在这里不会降低我的身价。”

  房价不俗,才能体现他们身份不俗。


  或前呼后拥,或独往独来—闻所未闻的故事!

  昆仑饭店“总统套房”住的第一位贵宾就是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当时负责接待的虞
珊小姐记忆犹新:“那阵势可把我吓坏了!”

  人还未到,公安部和安全部便把整层楼封了,用探测器细细地扫了一遍,直接服务人
员全被“软禁”,吃住都在楼上,不能离开,为了保密,连电话也不能往外打。送餐的只
能送到楼梯口,进去要经过两道检查。福田赳夫带来的一群保镖,个个矮矮胖胖,象空手
道或相扑高手,全都带着枪。不管虞珊她们在房间做什么,保镖们总是眼珠地紧盯着,眼
睛随着她们转来转去,脖子可是始终保持“中立”。福田赳夫吃饭,保镖们笔直地立着,
一动不动,鸦雀无声。虞珊至今纳闷:怎么从未见过他们吃饭?

  科威特王子小法赫德虽非政府首脑,但其保安措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父亲法赫
德亲王前往贵宾楼时,只包下一层楼,而他在亚运会期间住在香格里拉“总统套房”时,
整整包了两层楼,六十四间客房住满了保镖,将他团团护住。只要一有脚步声时所有的房
间都全探出脑袋。

  比起政界显要的前呼后拥,商界巨子们则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世界著名的美国耐
克公司董事长住在香格里拉时,只带了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华裔老太太作随从。

★ 摘自《财富月刊》,1992年10月号,训 清 推荐并输入

^^^^^^^^^^^^^^^^^^^^^^^^^^^^^^^^^^^
【希望工程】
             跑长城·一九九四

        ·“是的,我能!”国际儿童基金会·

  一九八二年,大卫·埃德作为社会工作者曾为精神受过创伤的儿童提供服务。他鼓励
这些青少年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不论它们是如何地困难。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们一定能够成功。他以中国的长城作为例子,和一位男孩立
下目标,将来他们一块到中国的长城,亲身体会这一人类的伟大奇迹。

  不幸,这位男孩不久去世,但孩子们的需求在大卫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立
志要实现他对孩子的许诺。

  一九九○年,大卫不幸因病毒全身瘫痪。大卫不得不终止他的一些计划,但大卫坚信
他能克服病魔。他告诉医生:“我要去跑长城!”。坚强的信念和与病魔不懈的抗争,大
卫终于奇迹般地从轮椅中站立起来。“只要坚信自我,不论是社会的、文化的、宗教的、
政治的、种族的、性别的、还是肉体的或精神的—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障碍,我们都能战胜
!”

  经过不懈地努力,今天,大卫将要实现他的十多年的梦想:跑长城。他将从长城的始
端—嘉峪关的戈壁沙滩,沿历史长城的主线四千多公里,跑到长城的终端—渤海山海关,
历时约一百二十天。

  “是的,我能!”国际儿童基金会将主办这一活动。中国的长城,曾经作为抵御的屏
障,今日将作为国际间的理解与和平的通道。“跑长城”将给世界人民提供一个很好的机
会,目睹和参与跨文化的接纳与国际合作。

  大卫和“是的,我能!”国际儿童基金会恳切地期望各界为“跑长城”这一活动提供
各种帮助和支持,并对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深深表示感谢。

  我们非常自豪地向您呈现“跑长城”项目。

★ 翁 丽 供稿

!!!!!!!!!!!!!!!!!!!!!!!!!!!!!!!!!!!
【枫华论坛】
            漫谈毛泽东的遗产

             ·刘劲浩·

  记得有一部英国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它叙述一位富翁,临死前留下一份遗产给他
那四个不怎么的亲戚,获得遗产的条件是:四个人每人都必须去做一件对他们来说很难的
事情,完成之后方可获得他们那一部分遗产。然而,当这四个人费了很大的劲儿完成或没
有完成但都得到一些人生的教训之后,却被告知:所说的遗产根本就不存在。于是这四个
人只得苦笑,进而狂笑,同时他们也听到那富翁从天堂里传来的笑声—富翁为他那“遗产
”产生的作用而得意非凡。

  类似的事情不也已经在我们中国人里发生、而且正在继续进行吗?那富翁就是我们曾
经十分崇拜敬仰的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宝贵遗产就是人类斗争学说。那位捉弄了我们中国
人一辈子的毛泽东先生此刻正在天堂里(或地狱?)笑得前仰后合,因为他的宝贵遗产正
被我们这代人、特别是那些致力为中国的民主事业而奋斗的人完美地继承下来了。

  瞧瞧我们海外的杂志和报刊上的对骂文章,读后是多么地解恨,多么地过瘾!那“事
实”的列举,罪名的集成,隐私的揭露,再加上那无以伦比的损人词句,篇篇都让战友们
扬眉吐气,让对手们咬牙切齿!再看看那些港台及海外华人温良恭俭让的文章,真是觉得
没劲。看来这种特别的本事不是从咱们中华民族共有的老祖宗那里来的,而是从咱们大陆
特有的“毛祖宗”那里来的。

  有一种普遍已被接受的观点(我想大多数民运精英们也这么认为),就是中国近期内
难以变成一个民主国家的原因是中国还有八、九亿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差矣!我自己、
以及我认识的不少人对中国民主运动失去信心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们对那些知识水平极高
、饱读民主之书的民运精英们失去了信心。不要认为我们是苛求他们成为“高大全”的人
物(想想柯林顿的白水事件),但他们应该具有成为民主领袖的基本政治素质,其中包括
“宽容”和一个立意较高的人生追求或信仰(起码也得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
红薯”)。他们应该学会如布什和柯林顿在与对方唇枪舌战以后,仍然能握着对方的手向
别人真诚夸赞对手的贡献和功绩。记得《华夏文摘》增刊(ZK9606B.GB)上有
一篇名为“以枪口对准良心”的文章,文中使用十分激烈的言词指责周舵等先生的行为。
坦率地讲,我对周先生的行为也深为不满。但他曾经为这一民主运动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实际上今天他也还在努力,只不过观点不一样。难道犯得着因为观点不一,便再挖上一条
战壕来分隔原来的战友吗?中共当政几十年,其间犯下不少罪行,当天下共诛之。然而那
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讨论在其体制内改变它的可能性,不然,阿拉法特不也就成了巴勒斯
坦人们的头号叛徒吗?

  事实告诉我们,知识分子的道德水准(如宽容)、合作、信仰、对公共事业关注,对
法制的尊重等等是一个社会走向民主的最重要因素。没有这些,再好的制度也没有用。看
看我们这批经过文革战斗洗礼的民运领袖们,坦率地讲,我对中国未来民主的前景悲观!


  这里再说说六·四的忘记与被忘记。我始终怀疑那些总喊着不要忘记六·四的人是怕
自己被别人忘记!这样说确实有点尖刻。但我始终认为应该被历史记住的,它就不会被忘
却,用不着总提醒别人去记住它。六·四象一项巨大的民意测验,它将这项测验结果展示
出来了。数百万人自觉的加入,使中国的老百姓感觉到了民意多数的力量。虽然这种力量
表面上被暴力镇压下去了,但是人民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变得无所畏惧。四·五
运动时,共产党没有动用集团军和坦克,然而其后的清洗仍然使人们胆颤心惊,被清洗的
人也很少得到同情。然而六·四的情景却完全不一样。六·四之后,共产党在各个机构里
的清洗(除少数几个特殊机构)大多数流于形式,根本没有那种红色恐怖。街头巷尾,你
可以听到人们公开表露对六·四的怀念和对其处理的不满。我89年底在北京公共汽车上
曾见过这样一幕:两个年轻人互开玩笑,其中一个挤兑另一个说:“你小子怎么和李鹏似
的说话不算话?”当时惹得车上的人哄堂大笑。这在早年是绝对不可能想象的事。六·四
前后的日日夜夜、那发生的一一切切早已深深地印在北京市民的心中,怎么可能忘记?我
曾经想像过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揭幕一组雕塑,记载着那悲壮热烈的五十几
天,在那一天拥上街头的北京人,会再创一个百万的记录。因为那不是什么先贤、领袖和
救星的雕像,那是他们自己的雕像,它记载着他们创造的那一段历史!

  看看自己写的东西,却也够尖刻的了。没办法,我也是毛遗产的继承人(苦笑)。不
过还好,我从来没有投身政治的打算(笑)。

★ 文责自负,作者邮址 xia@rwja.umdnj.edu 泰 戈 输入

%%%%%%%%%%%%%%%%%%%%%%%%%%%%%%%%%%%
【苍茫人生】
             我的外婆

             ·启 跃·

  世界上有母亲节,父亲节,但我找不到外婆节。我想这也许是由于凡为外婆者都已为
母亲,所以不用单独设节了。每年的母亲节,当我拿起电话问候母亲时,脑海里总是会浮
现我外婆的音容,这不仅是因为她是我母亲的母亲,更因为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她没有待
我参加工作就被病魔折去了生命。实际上,病魔只是助长了那疯狂年代人为的疾患而已。


  外公外婆只有我母亲这唯一的女儿。外公的音容我只能从他的瓷刻像上唤起,听说他
是个非常能干又非常大方的人,这不仅仅只因为他能帮人管理两个省的产业,同时他对朋
友,对“下人”没有架子,朋友有求他必应。他对朋友的大方是惊人的,大方到将家产借
给他人做生意。听母亲讲,在她的记忆里,最少有四人从我外公手头借过巨款而未还,原
因多种,多是由于生意失败。这给我外公带来的好处是在新中国成立时,他没有被归入敌
人的范畴,因为资产不够被归入其类。外公的这一品行与外婆的理解与支持分不开。众所
周知,妻子小气,丈夫是难以大方的。外公在民族资本家的改造运动后,也就是我出生后
的第二年去逝。从此外婆就跟着我们一起生活。

  记得童年时,我们家住在原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大院里,我和大妹妹都已出世,尽管
家里有保姆,主要家务仍由外婆操持,为此,邻居和邻居的保姆都说外婆为人好。外婆不
识多少字,但深谙为人哲理。她常对我说“花无绿蕊,人无足心”,“人心不能太贪”。
为此,她给我讲“蛇吞象”的故事。她告诉我说,人一辈子最难做好的一件事就是交朋友
,她教我“施于人莫图报,受于人莫忘报”。我不知这属于哪家学说范畴,也不敢说我都
能按外婆教的去做,但外婆给我的教诲一直刻在我心里。外婆信教,为此文革期间她被打
成历史反革命。我那时才八岁,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只知道我外婆这么好的人决不可能是
坏人。此想法得以延伸,凡我看到院子里谁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就认为这人不坏。后来
长大了方明白这历史反革命的含义。

  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是外婆带我睡觉,外婆睡觉前总要吸半支烟,白天她却不吸烟。
睡觉前外婆给我讲故事,我常常是听着故事并把头钻进外婆坐在床头披着的衣服里睡着的
。我记得外婆讲过的故事有:“说谎的孩子”,“妲妃亡国”,“岳飞精忠报国”,“桃
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救阿斗”等等,这些古代的传奇故事,经外婆
一讲,就成了童话了。这情景一直持续到六八年我们家下放。

  一九六八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家被下放至江西省东乡县前贡村,父母与贫下中农同
劳动,从此外婆的负担更重了,当时家里有六口人的家务都落在了外婆身上,她还要种菜
给我们吃,生产队分给我们的一个菜园在外婆的精心管理下,竟与农民家的菜园生产的品
种与质量相当。为此外婆在异乡得到了许许多多纯朴农民的敬重,大家不管年老的年少的
,都称她为外婆,这不仅仅由于她在短时间学会了种菜,更由于她待人和气而大方。当时
我们有商品粮,加之自留地里产的东西,口粮自然有剩余,村里人不管谁外出,来“借”
粮票,她从不说个不字。她在异乡赢得了尊重,从她脸上又能见到笑容了。在我少年时代
,内心的高兴与否常常是随着外婆的,她高兴,我也高兴,她不高兴,我也莫名地难过。
这是那时的确实情感。

  一九七零年,我十二岁,父母为了让我多读点书,把我送进了当时全县最好的学府,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红星分校,我那时的文化基础只有小学三年级。六八年我们家下放
后,我基本上就没怎么念书,因为当地学校的最高年级为小学三年级。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实行自供自给,不要国家一分钱的办学方针。自然学生也就成了劳动者,我们半工半读,
每两周劳动一周,另一周上课,上课时间又分出一半为开门办学。也就是走进田间地头,
可见读书时间非常有限,更多的时间花在体力劳动上。我当时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后
来听母亲说,我当时进共大走了后门,因为年龄不到)。外婆怕我年纪小吃不了苦,便悄
悄地走了好几里山路来学校看我劳动,见我人与粪桶一般高,挑着粪桶前碰后磕,摇摇晃
晃。回去后就要我母亲领我回去,母亲对外婆说“不能让跃跃回来,他回来就什么也学不
到了,在那好歹能上几节课”。外婆不再说啥了,只是托人捎来吃的和用的。

  就在我们全家基本适应了当时农村那种鸡鸣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时,也就是我进共
大的第二年,外婆生重病去世了,我是在我就读的共大所在的镇上得知这一消息的。记得
当时学校也没回,哭着走了四、五里山路赶到家里。看见外婆静静地躺在床上。我掀开遮
布面对着她的面容,一点没觉得她是已故去的人,一点没有害怕,也没有再哭,一刻间我
觉得自己似乎长大了许多。外婆生前不想死后被火化,她想归葬在自己的故乡,遵从外婆
的遗愿,母亲为她准备了棺木,但那时家里的处境是没有能力将偌大个棺木运回南昌的,
母亲正犯难,记得是前贡村十来个赚十分的小伙子主动提出来帮我们用板车将外婆运回南
昌安葬,他们走了几天几夜,终于将外婆运回了故里。这件事给我少年的心里刻下了永远
的记忆,纯朴的农民,纯朴的感情,我终生难忘。

  几年后,落实政策,父母回到南昌,恢复工作。但我们家多了一门“亲戚”,那就是
前贡村的村民。我家至今与这些“亲戚”来往频繁,连我们家现在住的院子的看门人都知
道,凡讲东乡话的人都是我们家的亲戚,也不加盘问了。

  我自己出国已三年了,一直想回去看看外婆的坟茔,为她老人家拨拨荆棘,培培土,
以此慰籍一下自己的思念,愿这天早日到来。

★ 作者邮址 qiyuehu@ocicl.oci.utoronto.ca 训 清 输入

##################################
【枫园诗词】
         虞美人·为夏日周末囚于实验室而作

              ·西 岭·

            窗外绿荫鸣翠鸟,
            眺睇风光好。
            去年犹忆踏山青,
            悠悠一路欢歌一路轻。

            意欲山中重问友,
            无奈事淹留。
            若得碌碌身由己,
            再次悬钩煮酒弄扁舟。

★ 作于 94年6月

    -   -   -   -   -   -   -

            今晚,明月不再留

              ·诗 阳·

            一页厚厚的 夜雨
            隔远了
             一舟随你漂迁的 世界
            只为你啊,流浪不已的人啊
            我的心 在你皎皎秋月中
            而你的心 在我浑浑春月外

            明月 或许 不愿再留
            我却乐意 轻寐 于远郊
            而远郊 已挂满孤寂的云

            一缕徐徐的 夜岚
            掠过了
             一个回肠万转的 时代
            只因你啊,沧桑尽历的人啊
            为什么 落叶
             一寸寸埋没 异乡的美人蕉
            为什么 淡雨
             一分分涨过 这故土悠悠的情

            星辰 或许 即闪即灭
            我却乐意 轻寐 于远郊
            而远郊 已飘满落寞的烟

★ 1994.6.9

&&&&&&&&&&&&&&&&&&&&&&&&&&&&&&&&&&&
【广告欣赏】

             重视华人的加航

            ·加拿大航空公司·

【编者注】一则好广告,也常常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散文。制作者往往别具匠心,又显得
善解人意,真能让您多花了钱还觉得万分开心。“奇文共欣赏”,请读下面这则加航(C
anadian Airlines International)广告:

       “加国有家庭,香港有家乡!”

       嫣红的枫叶,我欣赏;
       璀灿的夜色,我怀念。
       加拿大的安逸,我享受;
       香港的繁华,我向往。
       冬天在香港,夏天在加拿大,最理想。

       对我来说,移民没有什么大不了。
       到底是香港人,适应力强吗!
       在加拿大我有新家园、新朋友。嘻!还有新鲜三文鱼!

       朋友问,难道你不挂念香港?
       世界这么小,我才不怕呢!
       拨个电话到旅行社,买张加航机票就可上机了。
       吃几餐,睡一觉,睁开眼又到香港!
       到太古广场逛街,到西贡食海鲜,抑或到大舆山参佛。
       想怎样,尽管说吧!

       做人要看得开,
       加拿大和香港其实挺接近。
       有加航,还怕啥?

       “华人往返加港两地,首选加航!”

★ 原载《明报》199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