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CUHUI, the abbreviated name of the Meizhou Zhongguo Wenzi Gaige Cujinhui (Association in America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Reform]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in 1979 by a few Chinese intellectuals living in United Stat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Chinese Romanization. We are convinced, presumably after living for a longtime in a alphabetic culture, that Chinese language, as the only remaining non-alphabetic language in the world, is fac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computer-based Age of Information. Chinese writing system not only requires onerous learning efforts, but also is extremely inefficient in use, particularly in computer input, output and data retrieval. Research workers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egence are bogged downed with the monosyllabic Chinese characters. We believe only by the mean of a digraphia approach (yi-yu shuang-wen) can Chinese language be revitalized with Hanyu Pinyin assisted learning and use. Hence, we are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the promotion of a romanized Chinese writing system. We welcome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as th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We need your support in all aspect of our activities. Right now, we are functioning mainly as a focal point for like-minded persons world wide.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s, please send messages via E-mail to Mr. Apollo Wu, at COMPUSERVE:72647.303, or to WENCUHUI, P.O. Box 334, Scarsdale, NY 10583. Tel. & Fax 914-725-5527. ZK8LOG 注意:如文件不够填满国内版的页数,请安排选载国内的文稿。 查找文件办法:照下列的相应档案名称,例如BZDH8 即可找到「编者的话」 页次 档案名称 说明 1. BZDH8 -- dy 8 qqi "Bianzhe d Hoa" 1. MULU8 -- dy 8 qqi Yuwen Zhuankan mulu 2-3. HPFZ -- Lun Hanyu Pinyin weni d fazhan 4. YWXX -- Yuwen Xinxi 5-7 PYJXH --Hanyu pingin jiaoxue hao (吴文超) 8-9 PYZY -- shyx lun pinyin youyu zhuyin (Taiwan Zhongyang Daxue Shuxue Xi) 10-12 IFENGXIN -- guanyu wenzi gaige d ifeng xinn 13 MCNX -- 妙处难学 (高之正) 14-16 DIANZI -- 点字(黄加尼) bainian dianzi hua cangsang 17 HJNXIN -- 黄加尼 gei ben kkan d pinyin xinn 18 LMPY -- Taiwan haijun d Luoma Pinyin 19 XDHXH -- Zhongguo Yuwen Xiandaihua Xuehui d tongzhi ZJLXINN -- Zhang Juli xiansheng d laixin. ### BZDH8.GB 编者的话 我们很高兴《语文专刊》第七期首次由北京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的《文改之声》编辑部在国内代为印发。 这样做不但节省邮费,而且能够更快地送交国内越来越多的读者。 我们希望本刊将证明能够发挥促进中国语文拼音现代化的作用。 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谨借此机会向热心支持我们的《文改之声》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激。 《语文专刊》的短期努力目标是促进在海峡两岸实现“书同文”、“拼同音”和“报刊横排”。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以“汉语中心,结合英文,字母标调,一语双文”为指导方针的中国语文现代化。 汉语中心意味着摆脱中文中心的陷阱,树立正确的语文观点。 结合英文表示考虑到全球村时代的实际需要,对外文采取洋为中用的立场。 字母标调方便书写和计算机处理。 应该着重指出,鉴于采取这样的立场,本刊鼓励尽量使用英文键盘上现有的符号来设计拼音汉文。 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创造出优良的文字。 我们预料,定型化拼音汉文的拼写法将会趋向适当地精确,取得更好地区别同某些常用音汉语词的效果。 这不紧为电脑处理汉字所需要,而且也能更有效地支持汉语。 鉴于现代汉语的丰富和复杂,我们预料与之相应的拼音汉文也将会是需要学习和记忆的。 世界上没有一种拼音文字限制新词的创造,就象我们很难限制新汉字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就象千变万化的化合物源于有限的化学元素一样,变化无穷的拼音文字可以建立在有限的字母符号之上。 希望热心文改事业的朋友们继续大力支持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文促会)及其《语文专刊》会刊。为了便利大家加强联系,本刊原则上希望以后能够发表作者的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或E-mail。因此,各位作者如希望另作安排,请预先告知为盼。 ## HPFZ.GB 论汉语拼音文字的发展 电E文 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在其会刊《语文专刊》92年第四期“编者的话”中希望开展汉语拼音“标调”问题的讨论。 近来,笔者又收阅该刊93年第五期,注意到了各位先生关于汉语拼音文字的各种见解,国内外似乎又要掀起一次文改的论战和实践,感概颇多,特书如下。 小结过去 为了写出本文,笔者浏览了手边的旧刊:《语文现代化》丛刊、《汉字改革》、《普通话》和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等全部的资料。 发现,汉拼要不要标调?全标还是部分标调?以及如何标调?等问题,实际上早已有人发表了高论,只是没有最后定论罢了。 例如:敖小平先生写的「关于同音词问题的不同看法」(《语文现代化》第7期),Yang 先生写的「...我的拼音文字同音词分化」(同前第8期)和朱光复先生写的「不要给未来的汉拼文字妄加无益的累赘」(《语文建设通讯》第20期)等。 吴文超先生87年来成都游览时,笔者曾前往锦江宾馆拜访了吴先生。 他给我讲述了自己研究用b、c、d三个字母标调的优越性,并在《中文信息》杂志87年第2期上发表了「对电脑字母标调的设想」一文,据说还在原“文改会”向部分专家介绍了自己研究字母标调的独特见解。 我手边就收集有国内外文改志士几十种汉拼标调的资料,可惜至今未见有关部门论证哪一种标调方法最科学。 所以,我想到了「黄典诚教授畅谈拼音字」(《语文建设通讯》第9期)一文的预言:现在看来,文字改革,可能“由外促内,由电带改”——由海外如香港、新加坡促进内地,由电脑用拼音成功,带动文字改革的前进。 我也冒地的推想: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多少要受大陆政策的影响,说不定美洲中国文字改革促进会的朋友可以不受国内政局的干扰,象张立青女士一样,创办出一种如《新唐》一样的实验汉拼文字杂志来! 目前时局 现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决定,调整政府机构,国家语委会不知是否存在?老一代文改志士仍然坚信“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道路”的人恐怕不多了。 文改的历史使命,已经义不容辞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后来者的身上。 我冥思苦想:改革开放以后,不能赚钱的事业少有人问津,我想文改事业也不例外。 先例是,在国内外曾有点名气的《汉字改革》小报,因主编感到前途无望而转向,该报多年前就停刊了。 国内的E(世界语)者已经认识到,只有E与经贸和科技的发展挂上经济效益的钩,才有E的生存之地。 文改事业怎样与经贸挂钩呢? 关键在于实践 叶赖士先生曾在文改报刊上吐露喜讯:用汉拼写稿子没有地方发表吗? 有地方! 文改会办的《拼音报》可以发表,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为什么它也早停办了。 香港《抖擞》杂志,78 年第27 期曾刊“拼音小说”。 你想推广汉拼吗?想实验拼音文字吗?容易得很!出版20部拼音小说,要没有汉字本的。 如果内容能吸引青年,只要一年工夫,保你不胫而走! 多年前,我曾请女友写了一篇民间故事「火烧庙的传说——Goouri d laili」,并打印成汉拼文字,能吸引青年,可惜没有一家报刊敢于刊登。 文改报刊能否率先发表汉拼短文? 如有读者看懂了,就给一点奖励! 如E等外文学了有用,才会有人会下点工夫去研究它。 张立青女士在《语文专刊》第4期上,发表了「汉字不特别表意」的长篇汉拼论文,令人欣慰。 请问,除了我们这些文改爱好者,又有谁去阅读它呢? 汉拼文字要想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用武之地,首先呼吁《语文建设》和《语文建设通讯》等期刊,除了开设“小说”汉拼实验专栏外——笔者写到此,突然来了灵感——首创汉拼广告,为了吸引顾客,第一、二期可不收费,以后各期也比汉字广告便宜一半。 能否吸引各行各业使用汉拼广告?这是否为文改与经贸挂钩找到了一条出路呢? 具体建议 原则上以国家公布的汉拼为拼音文字的实验方案,在能区分同音词的前提下,尽量不标声调。 可象叶老「我的实验室」一样,在试拼文字中说明标调的方法,和自然淘汰方法,让读者评论哪一种标调方法最简明,然后建议国家推广试用。 要想在拼文中区别同音词,首先必须作到:1. 给常用汉字定量,2. 给常用词汇定型,3. 同义词的合并,如:词典和辞典等,4. 正词法应进一步简明,5. 标调法的确定--汉拼规定用符号标调,但在实践中,如:汉拼地图等也有字母标调的实例。 希望在群众实践中,尽快统一用哪几个字母标调最科学的论证。 特附上《内外文坛》「郑林曦先生呼吁汉拼规范化」一文供参考。 《汉字现代化》杂志不刊反面的意见,我们文改报刊也不应浪费篇幅同反对者磨嘴皮,还是留点版面给有志者发表汉拼实验文字吧! 1993n 4y 22r 特写于办公室 Mr. Dian Ewen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成都电器厂,资料科,业务主任 ## YWXX8.GB 语文信息-- YUWEN XINXI 92.11.13 SJ* 中通社北京12日电,新崛起四字姓名,饶富趣味。 中国人名多,重复也多。 进入八十年代,人们对姓名重复的现象越来越不能容忍。 姓名重复,给社会治安、邮政通讯、医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于是,有一批勇敢的中国人开始打破传统观念,大胆采用四字姓名。 目前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父母合姓加双名。 如「周谢尼娅」,二是父或母的姓后带三字名,如「殷乐笑子」,三是以父母姓氏组成两个单名再合成四字名。 姓傅和姓柳的夫妇,女儿取名「傅晓柳婷」。 SJ* 即在纽约出版的《世界日报》。 93.11.13 SJ 大马教育部长重申,英文只是被视为第二语文及国际用语,它不会取代马来语文作为马国的国语及官方语文。 他说,很多人尤其是马来人误以为,英文的使用继续被推广,终将会成为马来国语和取得官方语文的地位。 这是因为目前英文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大城市地区,及电子传媒和广告界普遍使用,而使某些人作如上的联想。 93.12.01 SJ 香港大学模拟全民投票,逾半数赞成普通话成法定语言。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在2001年时,普通话应否成为香港的法定语言?」为题进行示范电子投票。 4883人完成投票,结果是56.3%赞成,39%反对,4.8%弃权。 93.12.14 SJ KARAOKE(卡拉OK)收入韦氏字典(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今年最新版本的韦氏字典增列这个单词。 其定义是:一种伴唱乐器装置,可以播放选录歌曲供人独唱,也可以录制使用者正在唱的歌曲。 字典特别注明「Kara」是空(Empty)的意思,而「Oke」则是交响乐团(Orchestra)的缩写。 其他列入字典的日本单字包括在美国广泛使用的sushi、miso、tempura、karate。 94.01.27 SJ 世界语(Esperanto)要追风赶时。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Zamenhof在1887年发明的,旨在借它达成世界大同的理想。 这种源于欧洲语言的语文,文法和发音极具规律。 至今在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支持和使用者,除了有各种出版物之外,还拥有自己的电台。 最近世界语份子在伦敦掀起新热潮,声称要赶上时代风气。 推出供世界语族欣赏的「剧院艺术精华」(Kinarto Kaj Ni),全方位地拓展世界语的娱乐版图。 预料明年在意大利Valencia举行世界语国际大会时将上演世界语话剧。 94.01.05 SJ 罗慰年在题为“双语教育得失谈”的文章中提出双语班究竟对新移民子女接受美国教育有没有好处的问题。 据笔者的了解,双语班中的同学很少有机会说英语。 在班里,他们说大多数同学熟悉的方言,在家里,他们也没有机会说英语。 连看的录影带也是讲国语和广东话的。 他们的朋友圈子,更是限制在他们熟悉的语言范围内。 如此一来,这些新移民的子女的英语能力,一直无法提高,更遑论离开双语班,进入主要的正规班级。 ## PYJXH.GB 汉语拼音教学好 1993年9月26日的《世界周刊》除了报道SAT II增列国语注音符号为辅助工具,又刊登李振清教授题为《国语注音符号,益于中文学习》的文章(下称李文)。 对已经习惯于注音符号教学的师生来说,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同意在语法部分增列国语注音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学生们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工具来参加考试,不必马上改学汉语拼音。 然而,由于美国大学绝大部分采用汉语拼音教学(1),大学修中文者似乎都要改学汉语拼音。 据笔者和朋友们子女的经验,汉语拼音不仅并不难学,而且还有注音符号所无的一些优点。 因此,笔者愿意把它们提出来,抛砖引玉,与各位学者和专家切磋。 不采用注音符号不是无心之失 李文在「正视中文SAT的理念基础」的小标题下说,此种无关闳旨标音工具的使用可能是大学委员会的无心之失。 但据1993年7月18日《世界周刊》第S-4页题为《中文语言测验,将成为SAT-II的科目》中的提问(六)(提出为何只用汉语拼音不用国语注音符号?)所得的回答是:根据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1991年的一项统计,高中教中文,用汉语拼音教学占68.1%,单独用注音符号者是「零」,用注音符号及其他拼音法者占8.4%,所以考题中不附注音符号。 可见这种作法是经过调查研究作出的。 美国高中已经如此偏重汉语拼音,大学的情况就更加如此。 考题如果配合大学的实际情况,当然是比较理想。 如今因为某些采用注音符号的中文学校的抗议而列入注音符号,只能说是迁就传统习惯而已,并不表示大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法将会有所改变。 东洋和西洋的标音方法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两者皆非中国传统的东西。 注音符号是民国初年仿照日文假名创造的,而汉语拼音却是1958年中国大陆在参照过去几十种罗马字母标音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一些人可能感到奇怪,在一边倒向苏联的五十年代,当局竟然顶住采用俄文字母的压力,决定采用同罗马字母来制定汉语拼音。 据笔者的了解,罗马字母国际流通性高(今天超过100个国家使用罗马字母)是主要原因之一。 注音符号同日本的假名都不能出国,不利于进行国际交流,补救办法是另外设计罗马字母拼写法。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有日文罗马字和台湾有国语罗马拼音第二式。 其结果是,人们需要学用两套注音方式,否则连制名片和签发护照都成问题。 如果中国大陆仅仅使用汉语拼音就能够满足汉语教学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什么在教学时间不足的海外,还要坚持教授用处不如汉语拼音的注音符号呢? 不成问题的「英文干扰」 罗马字母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不是任何语文的专用字母。 它对英语来说也是外来的符号。 从来没有一种语文曾经因怕标音上的干扰而放弃使用罗马字母。 相反的是,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设计新的工具,即所谓驾轻就熟也。 就象学了中文的人在初学英文时利用中文来给英文标音一样。 基于相同的理由,外国人用罗马字母来设计诸如Wade Giles(威妥玛)和Yale(耶鲁)标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 学生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时,很快便能够克服「干扰」,掌握正确的读音。 为什么学习中文却属例外呢? 李文提出的英文干扰问题大概只是一个教学法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标音能力强于注音符号 由于汉语拼音采用音素符号而注音字母采用音节符号,前者有符号少和能够更加精确地表音。 例如,「蚊子」和「文字」两词使用注音符号是无法区分的。 但在汉语拼音里轻声一般可以删除韵母'i'来表达,因此,「蚊子」和「文字」可以分别拼写成wenz和wenzi,「核子」和「合资」同样也可写作hez和hezi。儿化词只需要在音节后加上'r',例如「小孩儿」和「花儿」可以拼写成为xiaohair和huar。 标音符号在电脑输上的应用 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中文的电脑输入和检索困难成为在电脑上使用中文的严重瓶颈。 过去十多二十年,中文编码法层出不穷,实在令人有突而不破之感。 有人说「大易」变成「大难」(「大易」是台湾一种形码的名称)。 越来越多人发现,采用注音符号或汉语拼音来输入中文,效果就好得多。 如果按主要输入法区分,我们其实有两种文字处理电脑,即「中文电脑」和「汉语电脑」。 「中文电脑」要求用户在头脑中首先把语音转换为汉字,然后进行汉字编码,再打字把编码输入电脑。 「汉语电脑」的用户把语音转换为标音符号后即可进行打字输入。 两种电脑其实都是翻译机器,能够把输入的编码或表音符号翻译为汉字。 「中文电脑」由于要在头脑中进行双重符号转换,要求用户绝对熟识字形、绝对懂得编码、和绝对准确地击键,往往干扰用户的思路。 「汉语电脑」对大脑的要求同英文打字差不多,不会干扰思路。 如此简明的道理在汉字中心思想支配下的海峡两岸竟然尚未为热衷于搞「中文电脑」(汉字编码)的软件开发者和广大用户所掌握,以至在美国可以领先使用比海峡两岸现有的「中文电脑」方便得多的「汉语电脑」来处理中文。 这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椿怪事。 汉语拼音的其他优点 在汉语拼音基础上解决同音词问题是比较容易的。 关键在于拼写法可以在必要时加以改变。 汉语拼音在这方面委实要比注音符号灵活得多。 例如可以把「他,她,它」这三个同音词灵活地拼写为ta, tha, tta。 其实,汉字也是采用改变字形来解决同音词问题的。 尤其重要的是,汉语拼音可以利用普通英文打字机或单一电脑键盘,而注音符号就不能。 注音符号打字机没有开发出来,电脑注音符号键盘也缺乏标准化。 使用注音符号来输入中文,在中、西文反覆出现的场合下,打字员就得相应地转换键盘,在指法上也要跟着完全不同。 这当然会影响打字速度和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不成问题的「英文干扰」而招致如此众多的困难,代价实在太大了。 大家既然都知道标准化和兼容性方便学习和使用。 汉语拼音同标准化英文处理兼容的优点是很明显的。 再者,对于掌握语汉语拼音后才学英文的学生来说,与其说拼音知识会干扰英语的学习,倒不如说它有利于驾轻就熟地学习英文。 由于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使用罗马字母,拼音的知识也有助于学习这些语文。 例如,到日本、韩国、泰国旅行时,大可利用罗马拼音来学讲几句,摆脱哑巴的困境。 可以肯定,在学习外语方面学过汉语拼音的大陆学生拥有较佳的语文工具。 为什么要使用汉语拼音 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要学习大陆制定的汉语拼音而不学习同英文更为接近的耶鲁拼音呢? 原来,1977年在雅典举行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中国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建议各国采用语音学上健全(linguistically sound)的汉语拼音作为国际上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唯一系统。 这项决议主张消除中文地名长期存在多种拼写法的混乱状态。 此后,许多国家的图书馆、报刊都先后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其中文音译的标准。 《纽约时报》于1979年3月5日开始使用汉语拼音的中国人、地名。 今天甚至连创制耶鲁拼音法的耶鲁大学也已经改用汉语拼音来教授中国语文。 同时,使用汉语拼音的辞典也越来越多,最近连台湾的新版《远东汉英辞典》也采用汉语拼音。 曾经编写过多本大学中文课本的前耶鲁大学中文系主任John DeFrancis教授目前正在主持编纂一本包括大约75,000词的《汉语拼音辞典》的工作。 这本预期将在1995年之前完成的辞典包括中、英文解释和例句,并且采用与英文辞典相同的单一拼音词汇检索法(即不按中文字头排列)。 使用这本现代化工具书的人可以直接利用汉语拼音来查找所需的中文词汇及其英文解释。 不应该开「书同文」的倒车 今天世界各国认识到在罗马字母范围内「书同文」的好处,逐步在放弃拼法不同的人、地名。 英国人过去喜欢英语化别国地名,如把Roma(罗马)改为Rome,把Moskva(莫斯科)改为Moscow。 今天,他们在接受「书同文」理念的基础上放弃使用早已习惯的Peking,采用国际标准的Beijing。 外国人认识到,电脑和邮政需要的是字符标准化,而不需要语音的统一。 当发音和符号出现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时,他们宁愿弃音从形了。 相反的是,中国人却忘记了秦始皇「书同文」的教训,不但把中文搞成今天的「书不同文」,而且又坚持音译外国人、地名。 这一来,Robert的英语音译是罗伯特,法语音译却是罗比尔了。 翻译员在无资料可查时就只得随意音译,以至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领袖Saddam Hussein在中文报刊上至少有六个中文译名。 使用汉语拼音几十年的中国人,今天应该顺应潮流,在外国人、地名方面接受在罗马文字基础上的「书同文」原则,直接使用罗马字的标准人、地名拼写法。 音译成为不标准中文的做法,仿佛象给别人的一条钥匙配制几条不同的钥匙一样,委实是得不偿失。 尽管汉语拼音的这些应用似乎超出了标音范畴,但它们都是同选用「无关闳旨」的标音工具密切有关的。 上面的讨论证明,标音符号的选用是一件至为重要的事情。 我们有必要在周全的考虑下作出明智的选择。 历史的经验表明,罗马人由于缺乏高效的阿拉伯数字符号而使其数学发展长期陷于停滞。 这难道不是很值得借鉴吗? (1) 本文中的汉语拼音指的是用罗马字母拼写的北方方言,又称国语或普通话。中文和汉字是同义词。而“我讲中文”一语是文、语混淆的。应该采用“我讲国语”或“我讲广东话”的说法。 作者:吴文超,联合国纽约总部中文翻译员,《语文专刊》主编。93.11.11 ## IFENXIN.GB \无页号.\紧凑. \中心\字体(黑)\字号(8){关于文字改革的一封信} \字体(楷).\字号(6). 文超先生: \行距(1){ 蒙您赐寄的《语文专刊》已收到多日且全都仔细拜读了。非常感谢先生的厚意!随此信附上100美元,除购买《汉语拼音词汇》和《Chinese Romanization--Pronunciation & Orthography》各一本外,用于申请加入贵会,不知可否? 做为一个汉字改革的拥护者,本应用拼音写。但发音不好(本人陕南人,地方口音与普通话尚有差异),有时难免辞不达意。用计算机写中文,则本人使用的Sun工作站上只能使CXterm,输入汉字很不方便。故给您这封信用笔书写了。见笑! 我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旋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做研究生,攻数据库方向。1985年开始在该系任教。1988年来挪威,后注册为工程博士生,攻信息系统方向。五年前在北京中关村一带曾参加UNIX汉字化及数据库软件汉化等工作,对于中文信息处理有一定了解。 我虽学理工科,但受家庭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喜爱,特别是汉字文化的结晶--唐诗宋词等,更是视若珍宝,时时吟读。故出国几年中,在一些中文书刊上多次读到袁晓园、安字介两先生对汉字的评论,在感情上是有共鸣的。但自己毕竟又是个电脑工作者,对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故即使接触到《语文专刊》之前,我对于“汉字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字”的观点也极不以为然,觉得此论坐井观天,阿Q精神十足,类似痴人说梦。 今年初我偶然从全美学自联的联网电脑IFCSS.ORG发现了称为YWZK的目录,从此开始了解贵会所开展的工作。在此之前,我觉得文字改革工作几乎是停顿的:大陆方面,由于受到政治原因的影响(如统战原因),袁、安二先生的“汉字优越论”在宣传上占了压倒优势;港台等地则更为保守,如至今使用繁体字,文章大都竖排。近年来,大陆方面似也有倒退趋势:街头繁体字越来越多,甚至正式提出了“识繁写简”的理论。我真为自己的孩子捏一把汗。若如此,孩子们读书的负担就太重了,哪里还会有童年的欢乐呢? 读了《语文专刊》上的许多文章,这才得知当今还有这么多热心于中文改革的人一直在坚持文字改革工作。且朱光复先生和文超先生的若干大作,极具历史眼光,使人读后有茅塞顿开之感。对于你们的观点,我完全赞成。这是造福我华夏子孙的千年大计,凡能超越狭隘爱国感情的有识之士,理应尽力投入,全力支持。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对于贵刊过多讨论汉字输入方法中“形码”与“音码”孰优孰劣有不同的看法。 文字改革是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大事,而中文电脑信息处理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提出的要求,这两件事有区别也有联系。文字改革,特别是汉语拼音化,在实质上与电脑技术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电脑的应用在某中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于汉字改革迫切性的感受而已。毫无疑问,从电脑技术入手搞拼音文字是促进文字改革的最有力手段,但设计者头脑中有无此终极目标是决定性的。从这个标准来看,争论“形码”与“音码”的优劣如果不是毫无意义,也是意义不大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看看下图展示的电脑信息处理过程: \换页. 图(1)为英语处理过程。 输入、贮存、输出完全一 致,均为ASCII码。 ASCII 码本身是在英文打字机键 盘的基础上制订的,包含 了英语的全部符号,故英 语进、英语出是很自然 的事。 图(2)为中文(汉字) 处理过程。汉字成千上 万,用小键盘无法直接 输入,只能用符号转换, 即用字形组合(形码)或 字母组合(通常即拼音 码)或音、形混合(音形 码)的办法,以若干个 符号代表一个汉字 (或一组汉字),输入 后经输入程序转换为汉 字内码(国标,或称区 位,由两个字节组成) 存贮起来,显示或打印 输出时由内码经相应字 库中的字模显示或打印 出汉字来。 由此可见,目前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以\强调{汉字为中心}的。任你是形码还是拼音码输入都不是文字,只是辅助输入汉字的手段。因此,它们的技术指数(输入速度)再快,从本质上没有区别--不是以汉语文字拼音化改革为导向。以此来看,先生所搞之“电拼”及其他许多人搞的“词组码”等等,都很难与文字改革这个大目标真正挂起勾来。 如果我们真正要在电脑上搞文字改革,那就完全不必与“五笔形码”、“杜码”等在速度上比较高低,而完全另辟新路,即先搞拼音文字,再考虑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问题。这样一来,局面就活了。 但拼音文字尚未定型,又非官方文字,且未被华人所广泛接受,搞了它谁来用呢?这里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解决方案,\强调{即汉字拼音化从内码上开刀},即计算机内部存放拼音文字,而输入输出则可汉字也可拼音文字。这样就把原先以汉字为中心的中文电脑处理过程完全颠倒过来了。请看下图: 这样一来,中文信息处理就完全以拼音文字为主体了。什么样的输入方案,包括什么五笔形码、形声码、缩写拼音等都无关紧要,反正进了电脑就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与汉字应有对应关系,使得输出形式多样化,可纯中文,纯拼音汉字、乃至纯拼音。由此可见,这种拼音文字一开始必须具有对所有汉字(或至少包含在国标汉字表中的那些汉字)全部的表达能力,从单个到词组。对于您提出的利用翻译理论搞“中中翻译”,我略存不同意见。若依赖翻译理论,则必然使用某种文法理论(syntax theory),通过上下文(context)来理解句子。而中文信息处理并不仅仅是文字处理,还有信息检索中使用主题词(key words)、字段值(field value)等等。有许多短小的片段,如性别中的“男”、“女”、地址、职务名称等等,都很短小,故无法通过翻译理论来解决。故我主张拼音文字开始时一定要包含汉字(包括单字)的全部表达能力,通过建立拼音字库、词库的方法解决一音多意的问题。 我的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即使提出一套拼音文字(兄弟大体有个腹稿了),也不是标准,不见得有人乐于使用。但从内码开刀就有这点好处,由于设计思想就是拼音文字与汉字是全兼容的,故绝不妨碍一般人使用汉字。从汉字过渡到拼音文字本来就是痛苦的过程,这一关迟早也得闯过去。通过拼音文字内码的方式试探着闯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可能更合适一些。因为用此方式,在电脑中就是“一语双文”了。 这个想法酝酿了好几个月,从拼音文字方案的形式到电脑软件的结构均已有完整的想法。可惜身处北欧,资料极端缺乏(说来见笑,手头连新华字典都没有),又有工作和学习任务在身(九月份才能答辩),也无PC,故年底前尚不能投入工作。现在乘订阅《语文专刊》之际,将这个想法写给您,希望您指导,批评! 祝贵会日益兴旺、发达! 杨明伟 1993.7.16. 挪威工业学院计算机系} ## MCNX.GB 妙处难学 高之正 Miao Chu Nan Xue You yige ren, qing ta erzi de laoshi chifan. Chifan qian, ta dui erzi shuo: ni yao you guiju, yi ju yi dong, dou yao xiang ni laoshi xuexi. Erzi diantou daying le. Fan xi kai shi, laoshi chi yikou fan, ta erzi ye chi yikou fan. Laoshi he yikou tang, erzi ye he yikou tong. Laoshi ce shen (侧身),erzi ba shenzi (身子)ce le yi xia. Laoshi kan le zhe qingjing, an di (暗地)fa xiao, bu jue da le yige penti. Erzi ye xue zhe xiao yixiao, dan shi meiyou da chu penti. Erzi choumei kulian dui baba shuo: "ni yao wo xue laoshi, keshi laoshi de miao chu shizai nan xue a". 编者:我们很高兴刊登高先生这篇拼音练习,很幽默风趣。拼音汉文的发展单凭讨论是不成的。更需要的是实践。为了大家切磋起见,我把高先生这篇短文用字母标调的Pinyin-Plus(高级拼音)转写如下请大家批评。请注意,下文句头不大写,原因是为了分别Beijing(北京)和beijing(背景),Chengdu(成都)和chengdu(程度)。这种分辨对音节不多的拼音汉文尤其必要。 Mr. Kao Chicheng Elmwood, Chino Hills, CA 91709 MIAW CHUH NARN XUE Gao Zhizheng you ige ren, qing ta erz d laoshi chi fann. chi fann qian, ta dui erz shuo: "ni yao you guiju, iju-idong, dou yao xang ni laoshi xuexi. erz dian tou daying l. fann xir kai shi, laoshi chi ikou fann. ta erz ye chi ikou fann. laoshi hhe ikou ttang, erz ye hhe ikou ttang. laoshi ceh shenb, erz baa shenz ceh l ixia. laoshi kan l zhe qingjing, ank di fa xiaw. bu juec da l ige penti. erz ye xue zh xiaw ixiaw, danshi meiyou daa chu penti. erz choumei kulian dui baba shuo:"ni yao wo xue laoshi, keshi laoshi d miaw chuh shrzai narn xue a". 〔注:字母标调方法基本上是:第一声重复声母或在音节后加 b或 p;第三声重复韵母或在音节后加v;第二声在声母后加r,或 c或特别拼写如aj(癌),第四声在音节后加h、k、x或n,后特别拼写如xiaw(笑)〕 +++ +++ +++ +++ +++ 李白诗曰:“乎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使我们感触到,我们每一个人,毕竟都是生命旅途上的游客,有必要学习为生活所需的语言和文字。如果这项任务很容易完成,我们不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来享受生活,浏览美景吗? -- Wu Wenchao ### DIANZI.GB 百年点字话沧桑 黄加尼 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国独臂传教士穆威廉(William Hill-Murray)在北京城里建立中国第一所盲人学校——启明瞽目院(Hill-Murray Institute For The Blind)。 他把法国路易·布来尔(Louis Braille)创立的六点制盲文传入中国。 此后这种点字便成为中国盲人的特殊文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全国盲人共同使用的统一盲文,于是整个地球上存在的八百多万中华盲人之间至今还没有可供互相交往、共同使用的中国盲文。 对此不仅大陆、台湾、香港盲人同胞渴望早日统一,而且引起不少国内外热心人士的殷切关注。 多种方案、因地制宜 1847年,穆威廉制定《康熙盲字》是我国第一个汉语盲文方案。 它是以数字的形式来代表当时北京官话的四百一十二个音节的。 在两方中利用位置高低的变化巧妙地表示出一个音节的不同声调。 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华北有些盲人还在使用这种盲文。 1898年一位传教士岳艾美女士在福州制定了一套福州方言的《福州盲字》。 这位女士的国籍不详。 我们只知道她对她的方案不断改进。 起初使用三十多个字母,以拼音形式构成音节,因此,有时一个音节要占好几方。 1911年改为五十三个字母、声、韵、调各占一方,一个音节占三方。 1920年开始使用简写方法,以词为单位,前后空方、初具分词形式。 1900年英国传教士葛尔兰女士(Miss Garland)制定以南京官话拼写的《心目克明盲字》(Mandarin)。 它共有字母五十四个。 声母十八个,韵母三十六个。 多数音节的声、韵、调各占一方,共三方;韵母独立成音节时占两方。 上海盲校建立于1911年。 使用的是这种盲文。 那时上海盲校有印制盲文的机器,可以印制小学课本等书籍。 借此力量推动,各地盲校普遍使用这种盲文。 但是,原来使用的盲文并未废止。 于是,形成并存的局面。 目前台湾使用的《国音点字》是在这种盲文的基础上改进的。 1952年盲人黄乃制定一套北京话的《新盲字》方案。 借助于盲文出版以及其他方面的推动,一年之后便在大陆上普遍采用。 它的特点是:采取一些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盲文符号;采用分词书写以便于理解;并且不规定每一音节必须标调,以便于书写。 这是我国盲人自己设计的方案。 目前新加坡盲校采用了这种汉语盲文。 此外,本世纪初还出现过广东话、客家话和闽南话等方言盲文方案。 除了广东话和闽南话盲文目前香港和台湾还在使用之外,其余方言盲文早已消声匿迹。 至于小数民族语言的盲文,象维吾尔和蒙古语盲文,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虽然也有人问津,但是一直悬而未决。 值得提出的还有个情况。 在二十年代末上海盲校有位盲人教师王相源博士曾以《心目克明盲字》为基础,参照《康熙盲字》标调的方法,拟定出一套《心目克明两方字》。 它在两方之内即标出南京话的五个声调,又保持着声母和韵母符形上的联系。 当时在上海的盲人学生中广为流传,深受欢迎。 至今有些老盲人还常称颂这个设计的好处。 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声韵调双拼汉语盲文。 综上所述,同为中国盲人,大陆与港、台用的是差异很大的汉语盲文。 这不仅影响中华盲人互相交往,也使得国外盲人朋友学习汉语无所适从。 如何改进、众说分云 明盲文沟通,对盲人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几乎世界各国的盲文都是与本国明眼文字相对应的。 使用拉丁字母拼音文字的欧美国家如此。 使用假名的日本国也是如此。 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心目克明盲字》制定于1900年,而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符号是在1918年;《新盲字》制定于1952年,而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于1958年。 不要说数以万计的汉字与仅仅几十个符形的点字难以沟通,就是点字与注音、拼音字母符号之间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尽管表面上《心目克明盲字》已经维持了九十多年。 《新盲字》也用了四十年,实际上都是难以满足盲人在教育、科学、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的。 这里仅就大陆上的情况来看,盲文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人们在争论与汉语拼音方案一致起来的盲文。 应该是音素化还是应该是双拼。 七十年代中期出现各种带调双拼盲文方案的争论。 同时也出现在原有新盲字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主张。 当时一位藏语专家于道泉教授提出适应电脑时代需要的数码盲文方案。至于以汉字偏旁部首为基础的改革主张,自四十年代到现在总有人提出,甚至国际友人也这样主张。 然而从来没有出现一个体系完整的可行方案。 即便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设计方案,各家也往往在某些细节上争论不休,很难做到协调统一。 真可谓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家各派当然都有独到之处。 基于中国盲人的福祉,是否可以综合起来加以探讨呢? 这里试把专家的理想与广大盲人的期望排列如下: 1. 要求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汉语文字工具。 即不能是单纯汉字注音符号,又不能脱离与汉语、汉字之间的有机联系。 2. 要求本身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从拼音、标调、分词一直到标点符号以及各种特殊标号(如中外盲文同时出现)等成为完整而科学的体系。 同时各个组成部分也安排比较合理。 3. 要求与其他方面盲文符号体系(如数学、音乐等符号体系)有所联系与区分。 4. 要求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点字符号。 5. 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点字符形。 6. 要求为今后汉语盲文发展留有余地。 如盲文缩写及盲文速记等。 7. 要求考虑到现代高科技应用的需要,以便于汉语明盲文互相转译。 8. 要求考虑到大陆、台湾、香港以至于全球华裔盲人的共同便利和需求。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们对于完善事物的愿望可以说是相同的。 然而对于所谓完善的标准却不尽相同。 也许需要一定的时间。 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做为彼此认识接近的过程。 想当初,法国点字传入美国是比较早的。 米苏里盲校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就用上它。 可是不久出现两种美国式突点盲文取而代之。 一位维特博士(Dr. William B Wait)于1868年创立“纽约点”(New York Point)。 这种突点盲文上下是两个突点。 它把出现频率较多的字母和简写符号安排在点数少的符形上。 这样不仅空方小而且便于摸读和书写。 据统计纽约点的书写速度要比现在使用的二级简写英语点字快20—25%。 其后又有一位斯密斯先生(Mr. Jregl W. Smith)于1878年创立“美国点字”(American Braille)。 他是仿效纽约点的办法,改变一部分法国点字的符形,成为另一种符形的英语点字。 不久,1913年又出现一种“标准突点”(Standard Dot)。 它上下是三个突点,左右是随意变动的突点。 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点字已经被许多国家盲人所接受。 而美国的盲文方案却一变再变。 这使得美国盲人厌倦地表示:如果再有什么人搞什么新方案,就原地把它消灭。 美国终于在1932年改用与英国一致的“标准英语点字”。 这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美国突点盲文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这样不单单有利于美国盲人与其他国家懂英语盲人之间消除文字上的隔阂,而且直接有利于全世界盲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友好往来。 历史的教训值得重视。 这正象我们中国一句老话:分久必合。 我国汉语盲文统一的日子也该到来了。根据上述情况,专家与群众的心愿,这里提出关于统一完善中国盲文的几点建议: 1. 完全采用国际通用拉丁字母盲文符号。 标点符号也尽量采用国际通用形式,或者与之相似的形式。 这可以在某些声母、韵母及标点符号的符形上减少争议。 2. 兼用大陆与台湾明眼拼音和注音字母符号的两种拼写规则。 采用这种形式的盲文,大陆与台湾盲人都可按照自己习惯而接受,做为过渡的办法。 将来完全统一时也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变动。 3. 尽量多保留台湾现行盲文韵母符号的符形。 由于大陆上所用声母符号有十四个与拉丁字母相同,而台湾仅有四个。 也就是说,大陆比台湾多三倍半。 如此,大陆能保留下来的音节符形也会比台湾多三倍多,多保留台湾韵母符形是可以起到平衡作用的。 4. 采用韵母符形兼用的方法以调解符形的不足。 目前大陆与台湾都使用声母符形兼用的方法,以弥补符形不足的缺陷。 加入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盲文符号,新的中国盲文体系有了足够的声母符号,那也就不能再用声母符形兼用方法了。 于是我们必须改用韵母符形兼用的方法。 近年来国内专家有关电脑汉字编码的“声韵同键”或“双韵同键”的方法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这样,不仅解决了符形的不足,而且使盲人懂得些机器语言的知识。 汉语盲文——中华盲文的统一与完善必将为中华盲人儿女带来更多成功的希望与机遇! 黄加尼先生是海德里盲人学校高级教师。 电话:852-206-1305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43栋48门1号,邮政编码:100045 ## HJNXIN.GB 黄加尼先生寄给本刊的拼音书信 Wu Wenchao Xiansheng ji Gewei Xiansheng, Jinian 1』 lai zongshi shoudao jilaid Yuwen Zhuankan, congzhong dedao bushao zhishi h xinxi, feichang ganxie. Zhisuoyi yizhi meiyou gei gewei xiexin, qi yuanyin you er: Qi/yi 2』 shi youyu duonian buxie Hanzi, xieqilai yijing buxiang yangzile, jiao ren hennan bianren. Qi/er shi ziji meiyou shenmo zhide xiang gewei baogao de. Zheci guqi yongqi yong Hanyu Pinyin erqie bubiaodiao d xingshi yu gewie tongxin, buzhi shifou nenggou kandedong wo zhefeng shuxin. Qunian 1992 Bayue 17-22, Dalu Taiwan Xianggang Disanci Zhongwen Mangwen Tongyi Yantao Huiyi yu Beijing zhaokai. Wo zai zhege huiyi shang d fayan "Dianzi 3』 Bainian Hua Cang-Sang" zai zhefeng shuxin yiqi jishang, qing zhijiao. Zhepian fayangao zaozai 1992 qiyuefen yijing zai Guoji Shizhang 4』 Jiaoyu Gongzuozhe (EDUCATOR, July 1992,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EDUCATOR OF THE VISUALLY HANDICAPPED) shang yong mingyan Yingwen fabiao le. Zuijin hai jiang yong Fawen zai Faguo yige zhuanmen kanwu shang fabiao. Jide Yuwen Zhuankan qunian baodaoguo guonei chubanle Wengai Zhi Sheng. Buzhi zenyang nenggou dedao zhege kanwu. Dalu mangren shi wanquan yikao pinxie Hanyu zuowei zhuyao xinxi laiyuan d qunti. Dalu mangren 40 nian lai xiguanyu fenci pinxie er zhi zai jishaoliang Hanyuci shang biaodiao. Tamen renwei jueda bufen Hanyuci buxuyao biaodiao er nenggou lijie. Danshi Taiwan Xiangggang mangren que xiguanyu bufenci tongshi wanquan biaodiao. Zhe shi zhuyao fenqi zhi yi. Xiang gewei Zhongren gaige xianqu zhijing. Huang Jiani (qianming) 93.04.22 编者注: 1』几年 2』其一 3』点字 4』视障 编者的意见: 如果采用字母标调法,把jinian 拼写成 jiinian; dianzi,diaanzi; shizhang ,shixzhang 的话也许有助于更快地解读。 前者拼写法在一些电脑上可能首先出现纪念,电子,市长等汉字词。当然联系上下文来解读通常是问题不大的,不过,提高拼写法的准确度等于提高汉语拼音的信息量,使之更好地匹配汉语和汉字,这应该是拼音汉文的发展方向。 ## LMPY.GB 台湾海军的罗马拼音 刘发奎 1946至1949年,我还在台湾海军官校受教育时,每年暑期都有两三个月要到军舰上去学习。 那时看到舰与舰之间的目视距离通信,受中国文字的限制,举步唯艰。 因为中文并非字母拼音的,故一有需要发信文给友舰时,一定要借重英文; 先由会英语的军官拟好稿子,交给信号军士,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发。 对方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收; 每次都需要两个士兵共同工作—— 一个念、一个用手旗或信号灯发。 那一边则由一个士兵看对方的信号,翻译成字母,报出来,另一个士兵用纸笔记录,然后再交给懂英文的军官翻中文。 整个过程实在很折腾人,而且错误率很高,英文文法对不对还在其次。 就在我班毕业的前夕(1950年),海军总部开设了通信训练课程。 主要内容是中文罗马拼音。 我们全班人被训练了两个月,使人人都会罗马拼音。 在此同时,士官学校那里也着手训练通信科的士官,熟悉中文罗马拼音。 为了避免国粹派人士的反对,这门课程不敢叫“罗马拼音”,而名之曰“国语通信”; 全部用字母拚中文,四声的分别是母音后加R作第二声,母音重复作第三声,母音后加H为第四声,不加任何字母的就是第一声; 很容易学,也很容易记。 唯一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同音字,则另附注释;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遭遇的困难不多。 我班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任军舰的通信员,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手下的信号士官,都是经过士官学校训练出来的,对罗马拼音非常熟练; 再不必像从前那样受借用英文通信的“洋罪”,也不需要请一个人帮忙记录。 除非是冗长的信文,根本不用信文稿,随时拿起信号灯或手旗,便随心所欲发出去了。 收的那方更容易,对方一发完,便可一字不漏地将信文内容报告出来,大多数不需记录; 因为这种拼音的中文通信,就跟平常说话、看书一样方便。 遇到舰队操演时,通信特别忙碌,士官忙不过来,我自己也会插上一手,或收或发,便捷之至。 那时,真希望与方块字说声再见; 但是现实并不容许,徒兴惆怅而已。 我认为中文拼音化,势在必行。 但是,怎样才可以克服文化的惯性,是值得国人研究的。 这件事始终要靠政令方能彻底推行。 不过,一个不完全、不成熟的中文拼音系统,一旦靠政令推行出去以后,而遭到各方指责、批评、抗拒,以至于东修西改,甚至于半途而废,也不是办法。 中国有的是人才,不妨在各大学成立文改研究所,集思广益; 借助于电脑的威力,研究出各种软件,把字母拼音可能遭遇到的种种问题,详加研究,得出解决办法,然后政府可以从这些研究的成果中择优选用,以政令推行之。 支持大学研究所,花不了多少钱,而效果宏大。 互相激励、友善竞争,进步迅速。 如果政府自办研改机构,恐怕是费钱而又无效率的作法;徒然旷日费时,文字改革何日有望? 在全国尚未普遍使用拼音法以前,希望各企业和学术机构能放胆使用大学研究所得成果,率先提倡,蔚成风气,亦可藉此催促政府早日“上马”。 ## YWXDH.GB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定于6月召开成立大会 1994年1月底,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筹备会开会研究决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 这次筹备会还研究决定,由本会22个发起单位各推荐1~2名理事,组成理事会,理事会将在本会成立大会之前召开,由理事会推选出本会的领导班子(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召开成立大会时,代表们将讨论、通过本会章程和工作计划。 筹备会确定的学术讨论会的重点内容是:(1)中国语文现代化活动的回顾与前瞻; (2)如何全面地、科学地评价汉语、汉字;(3)对汉语拼音和汉字并用的“双文制”的探索;(6)其他。 这次筹备会由筹备会负责人王均同志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仲哲明同志出席了会议。他说语委早已经研究过,支持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建立,前年语委副主任曹先擢同志就参加过学会的筹备会,表达了语委支持的意向。仲哲明同志对学会提出两点希望:第一,希望学会成立后团结语文工作的专家学者积极工作,在语文工作方面,能对主管部门起到咨询、顾问的作用。第二,希望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多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参加这次筹备会议的,还有在北京的筹备会成员徐仲华、奚博先、王宗柏、李大魁、尹斌庸、张育泉六同志,并有筹备会邀请的费锦昌、胡瑞昌、苏培成三同志。(张育泉)。 联系地址:《文改之声》编辑部,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甲2号,邮政编码100010 &&& &&& &&& &&& &&& 文超先生: 中国在古代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科技的重要条件:成熟的文字、纸和印刷技术。 这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可能性。 而且,中国文明没有间断过。 但科技却没有出现。 我认为这与汉字有关。 西方人的识字实际上是总结、推理试探的过程,如英文的work, word, wood, mood, mark 从已懂的读音推出新的读音。 而中国人却要记忆基本上独立的字。 简单地讲科技落后是由于汉字难学是不够的。 再难还是有很多人学会了。 而且文字大师不乏其人。 但为什么这些人不仅没有创造出现代科技,甚至毫不感兴趣呢? 我目前认为是汉字没有给人脑以应有的训练,也没有提供合适的工具。 因此,改革汉字是必要的。 联想到《神奇的汉字》解说词把汉字讲得如义和团的咒语,无所不能,而且刀枪不入。 可咒语和洋枪洋炮一交火,其下场又何其悲壮。 关键是祭这咒语的人一定要知其局限,碰上硬家伙就得躲躲,改改,最好学学。 固守此边,不是送死么? 贵刊在作剖析这“咒语”的工作,意义重大。 祝其发展! 颂 祺! 张居里先生 93.04.22 Mr. Zhang Juli 209 E 18 Ave. Apt. A3, Ellenburg, WA 98926